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07 20:27:02

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还有比《陇西行》感情更复杂的古诗吗

刚工作时,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巍巍昆仑》,印象最深的除了叱咤风云的时代骄子以外,就是电影中29军军长刘戡把一张自己的照片委托战地记者带给妻子,照片侧面是两句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深)闺梦里人!

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1)

《陇西行》的诗句出现在电影《巍巍昆仑》里

这两句诗在电影里的场景里非常贴切,不仅是刘戡等国民党将军和士兵的命运写照,也是国民党自身命运的写照,电影最后蒋介石率领百官在蒙蒙细雨中于中山陵祭奠战死将士,不正是这两句诗的现实反映吗?

这两句诗出自晚唐陈陶的《陇西行.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初读让人怆然泪下,再读百感交集,细读则发现,这首诗的感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短短四句诗,28个字,却蕴含着非常丰富、非常复杂的感情,甚至可以说,这首诗的感情复杂程度堪称古诗之最,难有之二。

首先,“激情”与“壮情”兼顾,让人感受到强汉、盛唐的蓬勃朝气

诗的第一句“誓扫匈奴不顾身”,让人仿佛回到汉唐全盛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

匈奴,在汉朝一直是大汉帝国的边患,从汉高祖刘邦到到汉武帝的前期,大汉帝国一直与匈奴和亲,但是和亲并没有给边境带来安宁,反而是边患不断。

汉武帝真正亲政后,开始对匈奴用兵,大胆起用卫青、霍去病等青年才俊反击匈奴,通过五次战役,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特别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祭天,成为千百年来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榜样和标杆。从此以后,不管哪个时代诗人的笔下,匈奴都是西部和北部边患的代名词。

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2)

霍去病封狼居胥成为热血军人的梦想

而扫除边患、攘却侵略不仅匹夫有责,而且是各朝各代中华热血儿男的使命。为了这个崇高的使命,中华儿女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贞观初期,李世民即位不久,刚从废墟上崛起的大唐帝国还很虚弱,北方的突厥在一代雄主吉利可汗的带领下势如破竹,打到长安,李世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被迫与吉利在渭水边上签订了“渭水之盟”,成为大唐帝国初期的一大耻辱。

但李世民卧薪尝胆,秣马厉兵,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且重振兵威,横扫大漠,把东西突厥全变成了大唐的国土,不仅报了“渭水之盟”的一箭之仇,而且成为各民族的“天可汗”。

而到了盛唐,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更是成为热血健儿的梦想和实际行动,并且诞生了大量的边塞诗人,诗中充满了建功报国的“激情”、马革裹尸的“壮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陈陶诗中的“誓扫”一词,形象地刻画了热血军人出征前“激情”四溢的画面。在重大战役发起之前,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会举行誓师出征仪式,或者召开誓师大会,那种场面,不仅激情四溢,而且热血贲张。

而一旦战争开打,喝了誓师血酒的勇士们“壮情”满怀,一个个如下山猛虎一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打赢了,他们会举杯相庆,战死了,也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充满“激情”的“誓扫”,“壮情”满怀的“不顾身”,奇妙地统一在《陇西行.其二》的首句里,让读者仿佛回到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峥嵘岁月,仿佛感受到汉唐最强盛时边关的鼓角铮鸣、万马战犹酣……

其次,“豪情”与“悲情”相融,作为主力军队的一员,要么成功,要么取义成仁

诗的第二句“五千貂锦丧胡尘”,刻画了戍边将士“不成功就成仁”的悲剧结局,这一句虽然悲怆,但“豪情”与“悲情”相融,让人泪目。

诗中的“貂锦”表面意思是身着高档皮质军服的军人,而能身着皮质的高级军服,说明这支部队是主力部队、精锐部队。

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陇西行其一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