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遇难船员在荒岛上顽强生存了76天,这是一个中国鲁滨逊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笔下一个虚构的故事。谁也不会料到,这样一个故事竟会在现实中发生,一名中国海员带领39名幸存海员在印度洋的一个荒凉小岛上,顽强生存了76天,直到最后被救。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国海员。
这段奇迹般的经历,发生在1943年的8月。
1943年8月12日,微风吹拂着莫桑比克海峡。满载着大批军用物资的“斯拉德伯里”号货轮,悄然驶离位于非洲莫桑比克南部的伊尼亚巴内港。“斯拉德伯里”号货轮,属于英国战时运输部商船运输队,全船共有56名船员。其中除了少数几个英国人外,大部分是中国海员。轮机长就是中国人沈祖挺。
货轮航行的海域,是一片非常危险的海域,当时的德国海军出动了大批潜艇前往东非海域,专门袭击美、英的军舰和运输船队。
此刻,“斯拉德伯里”号正一面严密监视海面的动静,一面快速地向前航行着。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船员们都穿上了救生衣。
8月13日中午,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担任瞭望的水手突然惊叫起来,“右舷发现潜艇!”话音刚落,2枚鱼雷就已朝“斯拉德伯里”号冲来。一声巨响,第2枚鱼雷击中了船首,货轮顿时被烟雾和烈火笼罩。
4分钟后,“斯拉德伯里”号沉没了。
沈祖挺和落水的船员爬上了一只漂浮在海面上的救生艇,并四处寻找和援救遇难的船员。被救上艇的共有40名水手,36名中国海员,4名英国海员。其余16名船员,包括英籍船长全部丧生。
幸存的船员们一致推举沈祖挺来领导和指挥他们。沈袒挺分析了遇难的位置、风向、风力,估计将救生艇驶回非洲大陆已是非常困难了,只能随风漂流,希望能漂到东北方向的马达加斯加岛。
根据救生艇的航速,估计需要5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沈祖挺将艇上全部的食品、淡水、工具、信号装置和药品集中起来,按照7天的定量,统一分配了食品和淡水。这样,每人每天只能吃到3块压缩饼干和2杯淡水。
由于幸存的船员中没有一个是懂驾驶的,沈祖挺非常担心小艇会偏离原来计划的航向,如果越过马达加斯加岛进入了印度洋,大家的性命都将难保了。
第三天,突然,了望的水手高喊:“左面发现目标,好像一艘船!”
小艇上的人立即惊动起来,向左侧望去。但距离太远,凭肉眼无法判断这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艘船,因为他看见了桅杆;有人说这是个岛,因为外形并不像船,总之,人人兴奋。沈祖挺谨慎地指挥小艇放慢速度。四十双眼睛盯着这个小点,渐渐地目标一点点、一点点大了。不是桅杆,却是几排高耸的树木。
“是个小岛!”好几个人一齐叫起来。
这是汪洋大海上的一个孤岛。长度大约四公里左右。岛上有一排高大的树木,此外能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沙和矮小的灌木,没有任何建筑物。
恐惧再次袭上人们心头:岛上有人吗?有淡水吗?有食品吗?有野兽吗?但是,三天来的海上漂泊,无论如何也要登陆。哪怕休息一会也好。岛的南边是较浅的沙滩,但外面却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珊瑚礁。小艇靠近了,但无法登岸。木质的救生艇随时有可能被涌浪冲上珊瑚礁而撞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