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能追到窦氏,得益于“雀屏之选”,这又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经常有人说太穆皇后之父窦毅是鲜卑人或是汉化鲜卑人,这纯属胡扯——窦毅出身河南窦氏,其始祖叫窦统。汉灵帝时,同族的大将军窦武想跟朝中阉宦死磕,结果事泄后被*并夷族。夷族啊,这下子跟窦武有差不多八竿子才能打着的亲戚关系的窦统也跟着倒霉了,要想不被干掉就只能逃亡。
窦统时任雁门太守,所以近水楼台的跑到塞外投奔了匈奴。不过此时的匈奴人早就被大汉朝揍成了灰孙子,这让窦统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干脆改了匈奴姓氏叫没鹿回,以进一步躲避大汉朝的追捕。
后来匈奴的没鹿回部被鲜卑拓拔部吞并,窦氏后人只好又改了个鲜卑姓氏叫纥豆陵。不过风水轮流转,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连正宗的鲜卑人都改成汉姓了,所以纥豆陵氏又恢复了汉姓窦氏。
所以甭管窦氏又改匈奴姓又改鲜卑姓的,在血统上窦毅还是个妥妥的汉人。
太穆皇后窦氏的老爹窦毅,就是个妥妥的汉人
太穆皇后之母则是西魏“太上皇”宇文泰的女儿,北周立国后受封为襄阳公主,当然是妥妥的鲜卑人——所以作为二人之女的太穆皇后跟她老公李渊一样,都是半汉、半鲜卑的混血儿。
两个混血父母生下的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是半汉、半鲜卑的混血。而且李大帝还延续了父母的光荣传统,又找了个同样是混血老婆,即文德皇后长孙氏:
“大业中,(高)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见太宗潜龙时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长孙皇后虽然也是混血儿,但与其老公及公婆的情况相反——李渊一家子都是半汉、半鲜卑,论民族成分都得随父系算汉人;而长孙皇后却是半鲜卑、半汉,所以算鲜卑人。
因为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就是鲜卑人,而且是北魏宗室后裔。长孙晟先后有过两任妻子——发妻叱干氏也是鲜卑人,生子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叱干氏去世后,长孙晟又续弦高氏,即唐初名臣高士廉的妹妹,当然是个汉人。高氏诞有一子一女,即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和被誉为“三代以来,皇后之有贤徳者,唐长孙氏为最”(《双桥随笔·卷三》明·周召)的文德皇后。
有趣的是,隋唐皇帝的跨族婚姻个个美满,都堪称是历代帝后爱情的典范
所以按照血统随爹的逻辑,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都得算是鲜卑人。
还有,李唐皇室也像杨隋一样有乱认祖宗的坏习惯,而且一口气把老祖宗安到了老子(李耳)头上。当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还被赐了个鲜卑姓大野氏。不过李氏在北魏到北周的一系列鲜卑政权中混得没有杨氏那么风生水起,所以对这一“殊荣”不怎么张扬。
而且自高祖、太宗以后,唐朝皇帝在娶媳妇这个问题上都非常的“唯民族论”,几乎是非汉人不纳。因此李唐皇室的鲜卑血统也越来越淡薄,当然大唐朝的国势也越来越完蛋——我可没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哦。
如果皇帝是混血儿就算异族政权,那么中国历史上恐怕没几个汉人政权了。
因为五胡之乱及随后的南北对峙,导致胡人在中原大地上跑了近300年的马。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混迹朝堂还是苟活民间的汉人们想不跟外族人发生点这样那样的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们当然也不能免俗,这就导致了一些人片面的将这两个王朝的称之为鲜卑政权。这样的认识若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北周之后鲜卑人便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的残余——吐谷浑也在唐初亡于吐蕃
事实上,如果皇帝是混血就能改变一个王朝的民族属性这个逻辑能够成立,那么不仅隋唐就成了鲜卑政权,东晋也要属于鲜卑或是东南亚的,明朝则要属于蒙古、高丽或瑶族的;而元朝不光会迎来西夏的复辟,高丽还再度出场,差点篡夺了蒙古人的江山;不过不要紧,蒙古人很快又从清朝的手里夺回了祖上的荣光,虽然不久又被汉人翻盘,大清朝变成了妥妥的汉人王朝。
如果我们的历史变成这个样子,有谁能接受?反正我在码出上面这段文字以后就打算立刻疯掉……
以下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混血皇帝。
1、晋明帝司马绍也是个半汉、半鲜卑的混血儿。
司马绍是东晋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母亲为荀宫人。对于司马绍的血统问题,史书中直言不讳的称其为“黄须鲜卑奴”:
“六月,(王)敦将举兵内向,帝(司马绍)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书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晋书·卷六·本纪第六》)
这时候王敦已经发动叛乱反晋,所以对司马绍自然无须客气,直揭其陈年老伤疤。不过王敦的这种称呼显然有很大的污蔑成分,因为司马绍的亲爹司马睿是十足真金的汉人,所以哪怕他长成了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全套“黄头鲜卑”的模样,也无法改变司马绍身为一个汉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