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和曹雪芹的年幼时候的经历是有关系的,不是由于年幼时期的遭遇,曹雪芹也写不出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章回体小说,所以我说从实践中可能会爆发火花,曹可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写出红楼梦这部作品。
这一点在文学界,历史学界基本都达到了认可,因为作品取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的源泉对于写好作品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本源,曹雪芹如果没有那段经历,可能也写不出红楼梦这部著作。
曹雪芹的爷爷是曹寅,他是康熙皇帝的伴读侍卫,他的爷爷妈妈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康熙六次下江南游玩,有四次就是住在曹寅的家里,可谓是倍受皇恩,康熙皇帝把苏州织造这个肥差给了曹寅,可见深受信任,等到了曹雪芹爷爷曹寅死去,曹雪芹的叔叔当家的时候,被雍正皇帝革职抄家,经历了从显著的官宦家庭到一贫如洗,举步维艰,曹雪芹的生活条件很是艰苦,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正是他的家族由盛转衰的写照吗?
我们看小说也好,看电视剧也好,要明白电视剧,小说到底在说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引申出去的社会意义?从小说红楼梦家族兴盛到灭亡是代表了什么?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是电视剧,可能效果会更好。红楼梦后面的续集是高鄂编写的,历史上褒贬不一,所以这里不做点评。
这些都是值得思索的,而不仅仅是看电视,看小说,关键是要明白小说的社会意义,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有什么可以借鉴参考的价值,这才是核心和关键。
最后来说一下四大名著里的水浒传,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时期山东梁山泊以容量为首的一场农民起义。
(宋江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