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在家是个宝,不做家务,不叠被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以说是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不少父母嘴上抱怨孩子太懒了,缺乏行动力,但背地里却使劲地纵容孩子的懒惰行为;
比如:帮孩子洗衣服,送孩子上学,帮孩子拿书包,甚至有的父母还专门聘请家政公司的钟点工,替代孩子到学校去值日搞卫生,像这些做法,表面上是在帮孩子,实际上却害了孩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2万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经常劳动,行动力较强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更优秀,而那些从来不干活,不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很差;
国外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发现,从小爱劳动,拥有积极行动力的人,犯罪率更低,离婚率更低,就业率更高,寿命更长,因此,培养孩子积极的行动能力,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提升孩子的行动力呢?
02
有句话叫做:“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培养、提升孩子行动力之前,我们先要找出造成孩子懒惰、拖拉、消极被动等缺乏行动力行为的原因,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缺乏行动力呢?
1、父母没有起到表率作用
有的父母自己做事很拖拉,没有时间观念,还一个劲的想要纠正孩子拖拉的习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也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如果父母自己的行动力很差,对孩子行动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了。
2、父母的精力太分散,没抓重点
生活中,不少父母既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又要管孩子的学业功课,还得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少父母深感吃不消,抱怨自己忙的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了,关键是效果还不好,其实是因为没抓住重点,精力过于分散,才会导致父母吃力不讨好。
3、父母定的“规则”不合理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下次再敢睡懒觉,就罚你一天不许吃饭!”,结果孩子下次又睡懒觉了,父母又不忍心真的让孩子断粮一天,结果“规则”没兑现,导致孩子的惰性变本加厉,所以,不合理的“规则”,是阻碍孩子发展行动力重要因素之一。
4、父母缺少监督意识和分解问题的能力
不少父母的育儿心经是:想到了就说,说不听就骂,骂不听就打,完事之后,该干嘛干嘛,结果没过多久,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父母又把前面的流程再走一遍,严重缺乏对孩子的改变进行有效监督跟进的意识,不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逐个攻破。
03
那到底什么是行动力呢?行动力包括哪些内容?培养孩子行动力之前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有以下三个误区是值得我们父母注意的。
误区一:孩子的行动力越强就越好
不少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的行动力,当然是越强越好,对孩子的行动力要求经常是三个字:“快一点”,但是,孩子的行动力真的是越快越好吗?未必,曾有一则新闻:
一名青年看到有人溺水,于是立马跳下水救人,结果人没救到,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他的母亲哭着对记者说,我后悔教孩子要“见义勇为”了……
可见,行动力越强不见得越好,让孩子养成“慎行”的习惯更重要。
误区二:孩子缺乏行动力是孩子的错
之前有一个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非常拖拉,经常赖床,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没有效果,我了解清楚情况后对她说,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没有在家庭中营造出“信守承诺”的文化,孩子当然就经常说到做不到了;
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行动力之前,先要在家庭成员中达成“言行一致”的共识,有了这种共识之后,对孩子行动力的培养,才能够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