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深度解析,起跑线原型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2 15:02:53

起跑线深度解析,起跑线原型(1)

图片来源:《起跑线》剧照

为了让孩子进名校,父母什么都愿意做。

印度电影《起跑线》今天在国内上线,时间上可谓恰逢其时。这句写在海报上的“副标题”,也是一枚宜于中国家长咀嚼的“青橄榄”,百般滋味在其中。

起跑线深度解析,起跑线原型(2)

海报上的副标题可谓是中产父母的心声。

自3月底到5月中正是中国孩子的升学择校节点,无论是胜券在握的,还是忐忑无着落的,家长们都可以在《起跑线》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执念与辛酸。

当孩子最终进入名校,家长早已面目全非。与以往很多喜剧片不同,《起跑线》呈现主题的方式不是夸张,而是太写实。

就在上个月,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则令人绝倒的真人段子,一个创业开公司的牛妈,在为女儿报私立国际学校的时候,针对三所热门学校的偏好,分别将自己的职业填成:公司创始人,公司兼职,和全职妈妈。

为什么要这样?但凡稍微熟悉国际学校的家长看到这个段子都会笑而不语,有的学校喜欢家长自带社会资源,但有的学校希望家长随叫随到。这些都不是什么锦上添花式的附加要求,而是家长面试时硬杠杠的加/减分项。

但经过这一轮之后,家长你到底是谁?

中产阶级家庭的择校变形记

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让我们心有戚戚的故事。印度中产阶级夫妻拉吉和米塔,为了把独生女皮雅送进德里最好的私立学校,经历了一系列魔幻现实主义般的遭遇。

在阶级等级远比中国固化的印度,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拉吉一家,不差钱,但社会地位一般,这是他们进名校的痛点,但对于妈妈米塔来说,从幼儿园开始就一定要进名校,不仅关乎教育本身,同样是他们完成阶级跃迁的机会。

这种对孩子教育的“寄托”,中国家长是不是看着眼熟?

争抢最好的教育资源,上流社会靠圈层优势,下层人民靠政策倾斜,中产阶级上下不及,只能拿出自己最可靠的法宝:拼了。

起跑线深度解析,起跑线原型(3)

拼娃

因为申请名校差不多是米塔一时之间定下来的决策,所以当她坐在“幼儿园升学指导顾问”的办公室里时,才知道自己“入场”得有多迟。

起跑线深度解析,起跑线原型(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