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斗争形式太过残酷,有些意志不坚定的革命者,经受不了血雨腥风斗争的考验,有人意志动摇,不惜以出卖同志谋取个人眼前利益。江姐就这样被叛徒出卖,于1948年6月14日在川东万县被捕,后被押送到渣滓洞羁押审讯。
在渣滓洞监狱,江姐受尽了身心折磨。敌人为了从她身上获取更多共产党的组织信息,不惜以竹签钉入其手指,十指连心是人所共知的,这份痛苦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偏偏江姐的痛觉比旁人更加敏感,往往是竹签一钉入人就昏迷过去,这样敌人就更加无法问话。
丧心病狂的国民党特务就迅速改变策略,只是以竹签慢慢刺入江姐的手指,在她将要昏过去的时候罢手,进行问话;问不出所以然来又继续折磨,这样让江姐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不过,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江姐始终未向敌人吐露有关党组织的半个字。
这样就导致了敌人更加疯狂的迫害,常常是在无法审讯的昏迷状态被敌人拖着回到监狱。江姐的坚贞不屈,也赢得了广大狱友的尊敬与佩服。
每每是等待江姐从昏迷中醒来,她的床头边摆满了狱友们送来的各种慰问品,从一点事食物,几朵野花,到几句暖心的话,一首赞美的诗。这又激励着江姐在狱友中继续开展党的工作。
在渣滓洞监狱的女囚室,大家紧紧团结在江姐周围,成立了狱中临时支部,开展了更秘密的对敌斗争工作,他们制定了“狱中工作的八条意见”供大家遵循,也开创性地提出了不要迷信组的观点,激发个人在党的事业的主观能动性。
正值江姐和广大狱友满心期待解放军到来之际,厄运突然从天而降。
1949年11月14日晚间,国民党监狱当局以转移牢房为名,将江姐等人带出监室,来到凉风嗖嗖的荒郊野外——电台岚垭,江姐和她的数名战友难以避免地倒在了血泊中,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新中国,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永远活在小说《红岩》里,更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狱中人写狱中事 笔端激情奔涌至于《红岩》的作者,因为写的几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人们不难感受到他们笔下的那份激情与愤慨。《红岩》一书的素材,取自于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幸运地逃脱虎口得以活命以后,出于对那些狱中牺牲战友的怀念而撰写的回忆录或者演讲稿。
重庆解放初期,死里逃生的罗广斌先后在重庆市共青团和长寿湖渔场工作,出于对狱中亡友的缅怀,不忍他们被世人遗忘;在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的回忆文章,也去过不少单位和学校做过演讲。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集中营烈士的诗集《囚歌》、与同样从渣滓洞走出来的杨益言合著的《圣洁的血花》和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者还被拍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至于最终形成小说这样的文学作品,说来还是有点偶然的因素促成。
起因是源于中国青年出版社收到一封寄自四川的读者来信。该读者在听了很多罗广斌的演讲之后,被他所讲的那些英雄事迹所深深感动。
于是,自发投书出版社建议出版。恰巧这时出版社也在为类似选题寻找素材,就很快联系上了罗广斌,先是邀约他写《江竹筠传》;但是,拿封读者来信所涉及的事件、场景更加宏大且宽广,显然不是一部个人传记所能够囊括的。
改而约请罗广斌撰写一部革命回忆录。于是《在烈火中永生》就应运而生,于1959年2月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