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中国版海报
1949年由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石挥(1915-1957)导演、杨柳青编剧的《我这一辈子》(1950),改编自老舍(1899-1966)的同名小说。
老舍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石挥作为一个伟大的导演、出色的演员,在创作上极大程度地忠实甚至可以说发展了原作,石挥的一生和老舍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共同的生活经历,相似的艺术气质,使得石挥改编起老舍的作品来有一种别人无法企及的自信与从容,加上石挥炉火纯青的出色表现,共同造就了这部中国电影史的现实主义作品。
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剧照,魏鹤龄(左)和石挥
导演石挥在基本保持原作精神的前提下,沿用了原小说的第一人称,在时间的跨度上进行了扩展,老舍的原著只写到1921年,主要是写巡警“我”及其一家的命运。而石挥的改编则延伸到1948年底,从清王朝、北洋军阀、日本侵略者一直延伸到国民党政府,展现了旧社会将近50年间的沧桑变化。
石挥在改编时新设置了共产党“地下”党员申远这个角色。影片三分之二的内容是石挥创作的。石挥拍摄《我这一辈子》的政治倾向是十分鲜明的:痛恨旧社会,热爱新中国。魏鹤龄(1907-1979)、李纬(1919-2005)及程之(1926-1995)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也令人难忘。
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剧照,李纬(右)和石挥
影片的主人公“我”是一个旧社会的巡警,其职业虽是统治阶级的奴才,可与老百姓的关系,却是一样的街坊、邻里;住的却是大杂院,吃的是窝窝头、炸酱面.思想感情上从没有离开过劳苦大众。
从这样一个既服务于统治阶级而又心牵平民百姓的人的视角出发,去看、去听、去想自己40多年来所经历的一切,不仅真实可信,同时又具有生活的广度,凡是城市生活中的各阶层人等的生活状态都被涉及到了,而其中所揭示的事实,也是当时各种错综复杂的难以调和的民族的、阶级的和社会的矛盾的缩影。全片展现的虽然是“我”的个人的一生的遭际,却折射着整个时代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