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剧照
影片表现“我”去当巡警只用了四个镜头:在第一个镜头中,“我”的妻子(王敏饰演)对大妞妈说:“要是被挑上了得剪辫子啊!”在第二个镜头中,“我”的辫子被剪;在第三个镜头中,“我”穿警服;在第四个镜头中,“我”精神抖擞地站在巡警队列里 正在向右看齐。
石挥还善于运用对比蒙太奇:一个镜头中站岗的门卫在怨:“站岗也没这么费(鞋)呀,接着接秦大人的五姨太(林榛饰演)买皮鞋的镜头.再下一个镜头是开了帮的鞋的特写,拉成全景,原来是拉洋车的孙元(崔超明饰演)的破鞋。
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剧照,石挥
一个镜头中五姨太在店铺里闹着要秦大人给她买50块一瓶的进口香水,接着镜头从五姨太的洋钱的特写拉出,跳到孙元家,一个人贩子(马忠英饰演)在逼孙元的妻子以30元的价格把儿子卖给她,为了给生病的孙元看病,孙元妻含泪接受了30元的廉价。通过对比蒙太奇,石挥用视觉化的手段控诉了旧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罪恶,表现了旧社会下层市民的苦难生活。
作为《我这一辈子》的导演,石挥在影片的美学风格上继承了中国进步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表现环境、气氛、人物情绪等方面,都力求真实。为了获得活生生的生活质感.影片中的北京街头的外景、老巡警“我”潦倒后追着三轮车要饭的景象,基本上都是从实景中抢拍得来。
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剧照
关于影片的结尾,石挥最初的设计是:“‘我’在树旁睡着了,北平解放了。他被歌声惊醒,看见儿子在队伍中,两人抱在一起,跟着队伍前进。”
但文华影业公司作为一个私营电影厂,难以动员很多人拍摄“入城式”。于是改编剧本时,石挥不得不让“我”死了。拍摄到中途,石挥还是觉得“我”不应该死,便去上海郊区看外景,但找不到空地。
想去借飞机场,但国民党的飞机时时来轰炸,还是不可能。
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中国版海报
据饰演老巡警的儿子海福的演员李纬曾回忆:“这个片子(拍了)两个多月,三个月。有些改变是石挥没有办法了。比如结尾,本来是父子在入城式见面的,结果石挥到新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借不来入城式的新闻纪录片,没办法了,只好让他(石挥演的老警察)死了,把大旗交给我,让我撑着大旗。结尾改动最大。”
李碧华曾经写道:《我这一辈子》的老巡警最后成为乞丐,在寒夜自叹一声“我这一辈子哦”,就死在了雪地里。李碧华说这是最精彩最真实的人生结局,因此人到了那个份上,想要叙述的*已经消失了,大部分人在死前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也没什么话值得说了,最终也就汇成一句:我这一辈子哦。因为,欲辩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