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季,我沿着其中一条小路去山那边羊房子,越过山丘的缓坡,村庄便被山体遮挡,看不见袅袅升起的炊烟。过去常说:看你那点出息,瞭不见烟囱冒烟就哭了,嘲讽的是没出过远门儿或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说实话,不但是过去,就是今天乌兰察布西北农村牧区依然是这样:出门翻过山梁,环顾四周满眼是山,站在山脚下,就像站在一口大铁锅底,哪还有村庄的影子?
广袤的田野勃勃生机,感受到夏季热烈跳动的脉搏;起伏的山峦连绵不断,与白云缠绕在一起难解难分。一块块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泛波,一洼洼野草迎着阳光骄傲地摇曳,白的、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各色花草在绿波中闪光,装点出蒙古高原的神秘感。山雀在低飞觅食,蝴蝶在花蕊舞姿,甲虫在振翅鸣叫,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图,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此时,方可觉得脚下的小路太短……太短……
小路渐渐变得陡峭,队部设在陈路沟的羊房子时隐时现,须臾,听见牧羊犬在狂吠,牧马在嘶鸣,甚至听见羊儿们的“咩!咩!”声。踏进逼仄的沟底,全是细细的沙砾,一股麻绳粗的山泉有气无力地流淌着……几间歪歪扭扭土坯房的侧面,就是石头垒砌的露天羊圈,羊砖垛散发出刺鼻的尿*味。扑地炊烟打着旋四下滚动,一刬辣嗓的羊粪味,就连几条狗的身上也都是羊膻味。羊房子四周布满了白花花的牛羊路,路面洒满了圆圆的羊粪蛋,羊房子,名副其实呀!
返回时,突发爬山的*,雄浑的山体同样有多条斜插的小路,不过路迹有些模糊不清,有的路段被雨水冲刷地难以辨认,有的路段布满突兀巨大的黑色岩石。山体历来没有固定的小路,凡你脚下踩踏的地方就是你心中的路。常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山体坡度陡立,脚底流石难收,弄不好还得摔点跤子,被惊起的沙鸡、半翅从脚底扑棱棱地逃离,只留下一片寂静与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