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太郎,这个故事在日本是家喻户晓,是日本五大童话之首, 其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一天,一对老夫妻在河里捡到一个飘过来的大桃子,切开桃子后,桃子里竟然出现一个小孩,这便是“桃太郎”,“桃太郎”长大之后,成为了勇士,其用糯米团子使得猴子、狗和雉鸡成为了自己的伙伴,去“鬼岛”打败了“恶鬼”,并夺得了宝藏。
从文学方面评价,这个故事算是相当典型的童话,不过,这个童话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此童话剧情过于丰富,文学性很高,几乎就是一个高水准的神话小说了,千年前的童话有这个水准吗?
桃太郎一行,1885年英文版本,由长谷川武二郎出版
第二个:这里的“鬼”很匪夷所思,童话里面,“反派”通常也只是坏人、妖怪这种的,“鬼”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灵物”,怎么会生活在人类社会的“岛”上呢?
不过,如果仔细考究这两个问题,很可能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现在日本所流传的“桃太郎”神话,其背后很可能是体现出1000多年前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一件很隐秘的历史!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咱们回到“桃太郎”童话本身,先解释一下刚刚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好解释:桃太郎故事之所以如此丰富,是因为在千年流传过程中被不断加工完善了,现有版本的桃太郎故事其实时间并不长。而第二个问题就很令人意外了:根据日本学者的考证,“桃太郎”故事中的“鬼”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鬼,而是一种特殊的“人”——中世纪流亡到日本的朝鲜半岛百济居民,当时的日本人习惯称呼他们为鬼!
百济遗民与桃太郎童话有什么关系?
一开始,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桃太郎”故事最初的原型是在室町时代初期(14世纪中期),不过后来在传播时,剧情出现分化,有版本是老人夫妇吃了桃子之后,返老还童了,于是生下了孩子(日本成为“回春型”);而还有版本则是桃子中生出了孩子(“果生型”)。在江户时期的文献(草双纸等)中,吃桃子恢复年轻的夫妇完成生孩子的“回春型”桃太郎是主流,明治维新后,“果生型”才成为了主流。
“桃子”这种水果在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中都有一种特殊含义,属于“灵物” ,可以驱鬼辟邪,中国也有蟠桃等传说,日本的“桃太郎”故事可能和中国古代的“桃文化”也有关系,而古人对桃子敬畏的原因,根据推测可能是和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关,因为桃子的样貌像女性的性器,
不过,此时的“桃太郎”传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和“日韩秘史”都扯不上关系,最多只能说,由于此时日本和明朝和朝鲜的贸易发达,使得很多日本人对于大海有了一种幻想,于是出现了“勇士出海寻宝”的传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这之后,桃太郎的故事渐渐就有些变化了,而这些不断的变化,也使得这个故事出现了变味。
明治维新后的1887年,桃太郎的故事被标准化并被编入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中,而且,故事的重心发生了变化,由“海外寻宝” 变成了“征伐鬼岛”,并且“桃太郎”也由童话人物向着理想化、英雄化方向发展变化。
而同时,日本各地方也蠢蠢欲动,欲争夺“桃太郎”故乡以打响地方人气,而冈山在这份争夺中拔得头筹,成功将桃太郎和冈山的地方传说——吉备津彦命征伐鬼岛联系到了一起。甲午战争时期,当地一家点心公司“吉备团子”的产品声称为桃太郎传说里的团子,1930年的时候,昭和天皇去冈山,雕塑艺术家难波金之助撰文,将桃太郎的原型和冈山地方神仙“吉备津彦命”联系到了一起,使得“吉备津彦命”成为“桃太郎”原型成为一种主流声音。
冈山车站东口前有桃太郎一行的雕塑,现在的冈山县基本认死了“桃太郎”源于冈山的地方传说
那这个“吉备津彦命”是何人?这个吉备津彦命是日本历史中孝灵天皇的第三个皇子,不过孝灵天皇日本第七代天皇,属于“阙史八代”,所谓“阙史八代”指日本史书上自第二代绥靖天皇到第九代开化天皇之间的八代天皇。虽然这八位天皇各有年表(即位、系谱),然而没有任何治理事迹的记载,有极大概率属于神话传说。因为7世纪后期日本大化改新后,成为一个封建国家,当时为了神化皇室,编造了很多关于皇室的传说。这个“阙史八代”很可能就是此时编出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