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文艺工作者们纷纷行动起来,力求在表演形式、表现内容上推陈出新,创作出讴歌时代的作品。1958年春天,来自上海京剧院一团的李仲林、纪玉良等几位艺术家,在观看了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后,讨论能不能排一部贴近现代斗争生活的戏,并把目光锁定在深受读者喜爱的《林海雪原》上。经过一番论证,他们决定将书中杨子荣打入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故事改编成现代京剧。
根据书中内容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于1958年8月首演,英气逼人、高大帅气的杨子荣形象就此诞生并很快受到观众的认可,风靡一时,迅速成为上海京剧院一团的经典剧目之一。
1964年6月至7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京剧院一团将《智取威虎山》搬上北京的舞台。6月4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小剧场观看了该剧的演出。演出过程中,一位演员不慎将怀中的“联络图”掉在舞台上,后急中生智补救才算圆了场。过后周总理特意向代表团领导说不要怪演员,并建议可以在演员的坎肩里缝一个口袋,这样不管他如何表演,“联络图”都不会掉出来了。7月17日,*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也观看了演出,看后亦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根据领导们的意见和建议,剧组回到上海后,对剧本反复斟酌修改,力求尽善尽美。
据童祥苓回忆,贺龙元帅建议,既然杨子荣化装成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为什么不骑马上威虎山呢,有许大马棒的青鬃马不是更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吗?于是,剧组就在第五场戏《打虎上山》中加了马舞的片段,果然效果更好。一位将军建议,解放军不会只听土匪交代就冒险上山,而是应该通过侦察兵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情报后再深入匪巢,还具体提出可增加一位女性角色来丰富人物和声乐形象。剧组由此增加了第三场戏——《深山问苦》。
1967年,剧组奉命到北京演出,*主席、*总理等再次观看了经过精心打磨的《智取威虎山》。演出结束时,*、周总理走上舞台,向大家致意,并与大家合影留念。看过之后,*改了两处唱词,一处是第五场《打虎上山》唱段中的“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另一处是第九场《急速出兵》唱段中的“同志们整戎装飞速前进”改为“同志们整行装飞速前进”。剧本就此定稿,*的观戏与改词,令剧组所有人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