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原型的曲折经历
当杨子荣的英雄形象早已高耸舞台、深入人心时,烈士生前所在部队以及牺牲地海林县对他的情况却毫无所知,因为杨子荣牺牲这么多年,他的籍贯在哪以及家中是否还有亲人,没有人知道。
战争年代,个人档案不详细,部队只知道他是胶东人,但至于哪个县哪个村,却一概不知。英雄牺牲后,部队一次次派人到胶东地区了解杨子荣在原籍的状况,但如海底捞针,一次次空手而返。
原来,杨子荣的谱名叫杨宗贵,子荣是他的字,而这个字只有母亲和哥哥知道。入伍时,他用了杨子荣这个名字。所以,老家村里只知道有杨宗贵这个人,不知杨子荣是谁;而部队只识他是杨子荣,不知他还有个名字叫杨宗贵。
自从杨子荣参军后,因战事繁忙,一直没来得及写封家书。一次,村里有人说在东北看见他穿着便衣在街上游荡,怀疑他从队伍里开了小差,甚至当了土匪。同村人据此不再为他家代耕,还派人把挂在他家大门口墙上的“光荣军属”牌子也摘了下来。
1957年1月,按照相关政策,一张盖着牟平县人民委员会大印的“失踪军人通知书”送到杨子荣母亲手中。次年11月,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又递了过来。
当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闻名全国,杨子荣成为英雄的代名词时,他的家乡——牟平县嵎峡河村,却没有人把这位鼎鼎大名的英雄与村里出去“当了逃兵”的杨宗贵联系起来。
1966年,杨子荣的母亲患了重病。弥留之际,她拉着大儿子杨宗福的手颤颤巍巍地说:“匣子(指收音机)里老说杨子荣杨子荣,是不是俺家宗贵啊?”
但是,没人能回答她的疑问。
1968年,英雄生前所在部队和海林县有关人士再次组织联合调查组来到胶东,他们把杨子荣参军时间、背景和外貌特征等打印成文,发往牟平、荣成、文登、海阳四县的50多个公社,请当地民政部门协助寻找,并广泛发动群众提供知情线索。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仍旧没有音讯。
(文章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