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星战友
后来有位朋友偷偷告诉他被怀疑是苏联特务,他觉得不可以理喻:“真是莫名其妙,我脑子里全是音符,怀疑我什么。”
现实很快给了他教训,他被留党察看,调离北京,离开八一电影制片厂,调到武汉军区文工团。
这时,一切还不算坏,他还可以继续音乐创作之旅,而且遇到了迟来的爱情。
1963年,高如星被北京电影制片厂借过去写电影《汾水长流》的插曲。
在一次北影厂聚会上,高如星认识了电影演员王云霞。
大约是男才女貌和一些难以说清的吸引,两人之间萌发了爱意。
王云霞因为参演《红河激浪》,卷入政治斗争,变成留党察看“内控”人员。
她问高如星:“你敢接触我吗?”
高如星说:“我怎么不敢接触你呢。”
彼时,王云霞三十六七岁,高如星三十四五岁。
王云霞考虑到自己比高如星大,还有两个孩子,始终犹豫。
他跟她说,这种东西是千年一缘。
高如星的坚定打消了王云霞最后一丝顾虑,两个处境相同的中年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高如星会给王云霞唱民歌,各地的民歌,一唱能唱两三个小时,王云霞听着一点儿也不腻,觉着怎么那么好听呢。
王云霞说的话高如星总能听得进去,高如星说的话王云霞也总能听得进去。
在无常的岁月里,两人孤单的人做了彼此的港湾,成了彼此的知己。
王云霞母亲病重,生活十分困难。
高如星把《汾水长流》所有的稿费全部给了王云霞母亲。
高如星的善良,也坚定了王云霞要和他相守的心。
经过很久,他们的结婚申请才批准下来,这时候高如星已经回武汉了。
只有三天的假期,王云霞要去武汉完婚,她拿着结婚批示赶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那三天给了她后来四十多年无尽的怀念。
高如星为王云霞写了一首歌,是《枪之歌》中的一段:
“跟着我,跟着我!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就像一对惊弓鸟,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高如星唱这首歌给她听,唱了整个剧本。
王云霞水也没喝,饭也没吃听着他唱。
等到两人饥肠辘辘,才出去找了个小西餐馆。
王云霞记得离开武汉的那天,她心中不舍,从火车上跑下来抱着丈夫,她说:“我不哭,不流眼泪,我等着你。”转身上了火车,眼泪就哗哗的流。
这次相聚后又是长久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