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下的读者在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那些所谓的名著,在情节上过于简单、夸张乃至于离谱,被称为名著似乎名不副实。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似乎也受到了类似的指责。作为莎翁最著名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被视为是歌咏爱情的经典之作。
但看过了这部戏剧,很多人都觉得有些失望,乃至于觉得它“德不配位”,不足以被称为爱情经典。这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似乎本身就存在槽点。
整个故事充满了夸张的手法,罗密欧仅仅见了朱丽叶一面,二人就许下了婚姻的承诺,这种“突如其来”的爱情让人猝不及防,更何况罗密欧在遇见朱丽叶之前,正深陷于对另一个女子罗瑟琳的爱慕之中。
故事最后,罗密欧与朱丽叶本可以迎来喜剧收尾,但因为一个误会却双双殒命,这种阴差阳错也让许多读者不理解。
以上种种似乎都在说明,《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足以成为经典。
经典二字,当然是见仁见智。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非要用当下的观点来评价一部四百年前的著作,那真正有问题的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我们读者。
文学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趋于成熟,因此我们当下的文学作品,在情节和细节上或许要比一二百年前甚至是三四百年前的故事更精彩,更复杂。
但这绝不是说,现在的作品就比那些古早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要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奉为经典,不单单是因为它故事本身引人入胜,更因为它影响了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与作品,这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成功之处,也是莎翁的成功之处。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戏剧中,莎翁贡献了许多经典名句:
l 想不到爱神蒙着眼睛,却会一直闯进人们的心灵!
l 最甜的蜜糖可以使味觉麻木,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会圆满。
l 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
再说回《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本身,陈如上面所说,这是一个有些夸张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来得太快,同样陨落得也太快。
这是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地方,但也恰恰是它被封为爱情经典的原因之一。
罗密欧和朱丽叶仅仅在宴会上见了一面,就生发出了猛烈的爱情,以至于随后罗密欧偷偷潜往朱丽叶家中私会。
大胆的不单单是罗密欧,朱丽叶也用大胆来回应罗密欧。她当着罗密欧,当着爱人的面,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爱情。
我们很难想象这居然是四百年前的故事,在四百年前,就有一对情侣放肆而又浪漫地为爱不顾一切,而四百年后的我们却常常“近爱情更怯”。
朱丽叶大胆地接受了罗密欧的爱意并且宣誓了自己的爱意,在她看来这并不是轻浮,不是浪荡,这只是为爱痴狂,只是最纯粹的爱情罢了。
所以朱丽叶说,“是黑夜泄露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了无耻的轻狂”。
罗密欧准确地理解了朱丽叶的这句话,于是二人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但众所周知,《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个爱情悲剧,这种悲剧在二人还未相爱之前就已经埋下了。
故事的开头就已经交代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是仇敌,在故事中双方曾大打出手,有人因此殒命。
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不会得到家人的祝福,他们的婚姻也是私下进行的。两个家族的仇恨成了断送二人爱情的催命符。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双双赴死,这确实是一场悲剧,爱情被现实绞*。
可笑的是,当二人死后,两家父母幡然醒悟,就此和解,只可惜已经换不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命。
在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前,我曾看过中国古典爱情戏剧《牡丹亭》。
西方有莎士比亚,东方则有汤显祖,莎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汤翁则有《牡丹亭》,这两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却几乎完成于同一时代,在内容上更是达成了一种奇妙的统一。
在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我一直在留心与《牡丹亭》对照,确实发现了二者一些共通的妙处。
《牡丹亭》里面写,“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追求,四百年前的杜丽娘追求自由恋爱,不惜为此慕色而亡。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何尝不是如此,二人相爱之时,已经意识到两家的世仇,但为了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愿意为彼此忘记自己姓名,现实没能成为他们爱情的阻碍,他们的爱情只信仰自由。
即便结局,罗密欧和朱丽叶意外殉情,与其说二人输给了现实,不如说二人输给了他们太过丰盈的爱情。
莎翁在书中已经暗示了,“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太热烈的爱情也会太快熄灭。这话后来的王尔德也说过,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说,“浅薄的悲和爱能够长存,伟大的悲和爱则只能毁于自身的丰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太过伟大,以至于他们毁于自身的丰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爱情,也是一种彻底的浪漫主义,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用现实主义的观点来解读这个故事。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慕色而亡,随后又因爱而生。面对复活之后的杜丽娘,柳梦梅许下重誓:生同室,死同穴。心口不齐,寿随香灭。
《牡丹亭》最终是喜剧收尾,杜丽娘和柳梦梅见到了“月落重生灯再红”。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没这么幸运,二人双双殉情,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偿所愿呢?
诚如莎翁在这个故事中所说,爱情原本就是盲目的,是最智慧的疯狂。为了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忘记了姓名,甚至忘记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