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据路遥成名作《人生》改编的《人生之路》正在黄金一套热播,这本小说一经问世便轰动全国,不知道激发了当时多少年轻人的共鸣与深思,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而且我想还会继续影响未来。
这本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开始到结束也时间跨度也不过几个月,但是却是文如其名,人生种种滋味,都让主人公尝遍了。
高加林高考失败后,回乡当了民办教师,可是又被村支书高明楼的儿子高三星给顶替了。村中美丽善良的巧珍因为自身没有文化,爱上了才华横溢的高加林,这段感情给了苦闷的高加林极大的抚慰。峰回路转,马占胜为了讨好回来当了局长的高加林的叔叔,安排高加林当了县委宣传干事,他由此大展拳脚,并又得到了昔日高中同学“高干子弟”黄亚萍的爱慕。为了前途,高加林放弃了刘巧珍,选择了可以带他去南京发展的黄亚萍。但不想却被黄亚萍的前男友张克南的妈妈举报,爱情与事业都化为了泡影,而此时巧珍也已经嫁给了同村的马栓,高加林最终一无所有的回村当了农民。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这段感情从一开始的众人齐骂负心汉,到后来开始承认两人的不般配注定走不到最后,再到现在女权兴起,高加林彻底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头号渣男,可以众说纷纭。我以前翻来覆去读人生,也没法判断谁对谁错,今天我重读《人生》,依然认为每一种观点都是有道理的,也许甚至根本就没有对错,毕竟黑白难分才是人生嘛。我只想把我自己的一些新的感悟记下来。
今天要记下的第一个感悟就是我曾经认为巧珍和高加林是不般配的,但在今天看来并不全面。
高加林长相英俊,多才多艺,有文化有理想,后来又到城里做了宣传干事,这意味着他是有城市户口,吃国家粮的公家人,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了不得的事。巧珍不过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这两个人咋能般配。可实际上即便在高加林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娶刘巧珍也没那么委屈。
巧珍的美丽不用说,绰号“盖满川”,寥寥三个字,就把巧珍那种比漫山迎春、桃李樱花还要动人的形象描摹出来了。巧珍的妹妹巧玲还不如她,已经是学校里的校花,而高加林后期爱上的黄亚萍曾经以聪敏大方不俗气轰动全校,还没摘下校花的桂冠呢。后期高加林在变心前反复权衡对比两个姑娘,他列出了很多黄亚萍比巧珍优秀的地方,唯一没有指出的,就是这个时髦洋气的女孩子长得比巧珍好。
而且巧珍的美虽然天然,却不是翠翠那种如小兽物一般的混沌未凿,而是带有强烈的人文审美价值。她虽然没受过教育,更不可能受过什么美学熏陶,但她骨子里对美就有一种感受力。她喜欢文化人其实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半旧的家常衣服就能把自己打扮的既不土气也不俗气。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现在那些空有皮囊的花瓶,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敏感如风,细腻如水,热烈如火,有着极为绚烂的精神世界和丰富充沛的感情。美人不仅在于天生丽质,真正的人间绝品是既禀承了老天赐予的美貌,又天然浑成了一身痴气,而这一切巧珍都具备了。
她如果能够读书,或者有机会离开山区,她一定要去当演员,让那些梦想中的文学形象照进现实,让书里的人活过来。她不能演尘世的四大美女,她要演历劫的神仙女儿,就像陈晓旭的林黛玉那样,如此方才不辜负了老天爷的厚赐。
同时巧珍虽然不识字,可是这并不妨碍她的聪明能干。巧珍的勤劳有目共睹,高加林傲气的很,村里的大能人、二能人他也不大看得上,可在他被高明楼挤掉了民办教师,由此捎带着连刘巧珍一家子也恨上的时候(巧珍的姐姐是高明楼的儿媳妇),他对巧珍的评价也是精精明明,只是可惜是个文盲,由此可见巧珍的天赋是非常难得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巧珍自己对文化有向往,她有学习的渴望,这就更难得了。
《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学业,可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办起了砖厂,成为了农民企业家。孙少平没能考上大学,可是他始终热爱知识,坚持终身学习,以自己的眼界、才华赢得了高材生田晓霞的钦佩与爱慕。
兼具两者的刘巧珍还有个优点,就是性子强,凡事认定了就竭尽全力去做,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不计较他人的评价,从她敢在那么保守的农村大胆直白的追求高加林就看的出来。这份性格如果用在过日子上,我保证她干什么事业都能成。要知道三十年后多少姑娘还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恋爱、婚姻、工作的每一步都要想我这样干了别人怎么看,无形之中不知道错过了多少机会。
这样的刘巧珍又幸运的碰到了改革开放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她绝不可能就像高加林想象的那样,一辈子是个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如果进城务工,巧珍能把活计做到最好;在家里务农,她也会科学种植;就算是真的只能做饭了,巧珍也能支个摊子到公路边去卖茶饭赚钱。
再说一个就是巧珍的家庭。巧珍是个农村姑娘不假,但她家庭并不贫苦,甚至可以说是很殷实,而且这份家业不像某些村干部靠占公家的便宜攒下的,而是凭着精明的头脑勤劳致富。
现在很多人家都说看家庭的贫富不能只看绝对数,也要考虑相对数。如果全是吃祖上的家产,再厚的家底也能坐吃山空。如果一个人家虽然出身不高,但能在同等阶层里过的最好,那么只要给他更高的平台,他就能有更大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巧珍的父亲刘立本虽然有他保守愚昧的一面,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被叫为二能人也没叫错。
其实书中明明白白的写过,公社上的干部、农村出身的工人来找巧珍提亲,连他们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高加林的条件比这些人就算是强些,但是也强的有限吧,起码我认为除了工作更加体面些,论实际收入和福利只怕他还不如这些人,更何况高加林还有个贫苦的原生家庭。实际上,高加林对巧珍的嫌弃,除了他自身浮躁轻狂的性格影响,以及两人的文化差异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高加林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未来,而看低了巧珍的天花板,所以才会那么轻易的分开。
在当时的局限性看来,高加林的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也确实短浅了些。某种意义上,他和他所瞧不起的刘立本、马占胜一样没有长远判断,这一点上他远不如德顺爷,甚至比不上称得上是反面人物的高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