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带他离开这片故乡时,还是孩童的他一个人跑来,痛哭流涕地跟山楂花告别,向山楂树许愿:
“等我长大后,绝不像别人那样发疯似地生活,即使在巴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不去串门子去听那些无聊的闲话,宁愿下乡观赏首批开花的山楂……”
从喜爱到不舍,从开心到哭泣,孩子的天真,是最大的纯粹。
长大后,当路过花园,他看到丁香“亭亭玉立,娇嫩花团如同高悬的淡紫色吊灯”;
蝴蝶花“像懒散的公主凭她的利刃剑弯曲下垂”;
还有“穿着一色红红短上衣”的大蔷薇花;
“离群”的丽春花;
“懒洋洋落伍”的矢车菊……
每一种花,都被赋予了一份奇特的美感,以某种姿态诉说着一个故事。
平日里,当他用餐巾纸擦拭嘴角时“仿佛从餐巾的毛边和褶皱中,看见孔雀开屏似的大海,碧波粼粼,绿莹莹,蓝晶晶”。
而当他看到一幅画作,上面有位女子,她倚靠的树投下一圈阴影,远处有片片白帆在金黄色的河流上浮现。
他紧盯着画面,进入一个瞬间。
他意识到女子即将回去,船只即将离开,树影即将移位,夜晚即将降临。
从而联想到:“没有不散的宴席,生命终将消逝,充满流光溢彩的无数瞬间一去不复返……”
《中庸》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世间每个人都需要吃饭,可谁能品尝出食物真正的味道呢?
有的人,饕餮一生也未必知道自己在吃些什么。
因为,过于简单易得的事物,总让我们觉得平凡无趣。
似乎,快乐要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来得更为隆重才好。
比如一场电影、一个派对、一次升迁等等。
于是,为了等待和追求这样的快乐,我们甘于琐碎和劳累,变得粗疏和麻木。
殊不知,生活如流水般匆匆流淌,能抓住和享受的趣味,也悄无声息,匆匆而去。
普鲁斯特说:
对一种感觉的投入和专注,让一切变得纯粹而超脱。
如今的我们,活在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
多少人吃饭时狼吞虎咽,睡觉时辗转不眠,没时间和朋友聊天,没条件健身锻炼,没心情对家人嘘寒问暖。
每一个当下都在匆忙中度过,每一个今天都在忧虑和遗憾中离去,从没真正活过某一天。
看过一句话: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
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生活,只有忘我地投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一种深刻和从容。
无论何种情境,只要我们真正经历、观察、感悟和思考,就会得到纯粹和超脱,失也是得,苦也是乐。
正如这几年的疫情,我们在彷徨和危机中战战兢兢。
可艰难和困窘中,又凝聚着多少宝贵的体验:
医护人员的竭力救护,邻里之间的温暖援助,亲人朋友的眷念,自己的坚忍果断。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痛苦和悲壮,有脆弱和无奈,更有震撼和感动,珍惜和感恩,希望和信念……
普鲁斯特以一副羸弱的身体,和一颗敏感的心,历时17年之久,记录和再现了属于他的过去。
有人说,他全心写作的这17年,岂不是只活在了重复的过去,一个个现在再次擦肩而过。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真正地拥有着,那如水般溜走的过去,用心感受着每一次悲伤喜乐。
他才能用最真实的笔触,去书写和重现。
而写作激起的身心碰撞,产生强烈的喜悦和满足感。
这种体验,也铸就了他另一种人生。
恰如书中所言:“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
全身心拥有的时刻,才是最大的美好。
如果对于当下的生活,我们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一心一意低着头去追赶自认为的人生,那么,再多、再长的年华,也是苍白无力。
所以,体验每一份悲喜,感受每一份冷暖,生活的快乐和价值,就在眼前。
点个【在看】,愿你全情投入每一刻。
去捕捉去感知,最珍贵的生命壮阔和琐碎;
去记录去发现,最美妙的生活广大和精致。
作者 | 远山近水,个人公众号:远山近水读经典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