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哪吒”形象在影片中的改编无疑也是成功的,对国漫的再创作也具有较强烈的借鉴作用。
(一)“哪吒”形象的社会意义“哪吒”的形象再生产能够深入人心,在某种程度上是 由于观众能够从这个“反者”“哪吒”身上体认被压抑的主体性,找到自己曾经任性却被家人包容的影子。“哪吒”英雄的成长路上的艰辛与反抗,遭受世人的成见、不被世人理解,但有亲人呵护、包容,出生时就有母亲以命相抵护他生存;在命数有限时就有父亲以命相换护他活着;在闯祸后有父母帮他解围,“哪吒”的身边虽有许多聒噪难听的话语,可父母、师父一直用爱浇灌他,相较于敖丙的家庭生活,“哪吒”是非常幸运的,这也不禁让我们反思,当代家庭关系该以何种方式维系,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该是命令式的子承父业,李靖交给“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思想,龙王却没有交给敖丙,而是把家族重担压给他,才以至于身为灵珠的他做出水淹陈塘关的举动。
家庭关系一直是当代社会思考的一大难题,在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出不同的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更多的该传授给孩子的还是自己的路自己选择。影片将魔童“哪吒”形象塑造的棱角分明,深入人心。画着烟熏妆的“哪吒”从外在形象确实不能称之为漂亮,而这外在形象的丑化更加反衬他心灵魅力。总是见他一副拽拽的样子,酷爱玩耍,似乎从未有过什么烦恼。他也有一大堆的缺点,贪玩、鲁莽、浮躁,这样一个人物塑造的很真实,也贴近现实生活,当这样一个主人公一步一步排除万难经历挫折获得成功,让现实中的观众也能产生共鸣,“哪吒”都能做到的,我们也能。
影片中的社会现实其实在真实世界中也有所体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遭受他人的偏见,也会在这些成见中无法自拔,而“哪吒”通过自身人格的斗争,勇于打破陈规,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影片响起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哪吒”在天命中挣扎,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而“哪吒”敢于打破天命,将自己的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是否我们也能做到?
我们通过“哪吒”的成长轨迹,看到“哪吒”在成为魔丸后极力摆脱这个标签,在面对世人的唾弃后极力寻找自我,在已知的命运中书写自己的个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哪吒”,从“哪吒”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少年应有的担当,影片用“哪吒”牵住观众的心去弘扬时代的正能量,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价值,而不是仅仅听命。
(二)“哪吒”形象的创作启发一个好的故事就得先有好的人物,好的人物就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塑造。国漫更要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应当动用一切因素来塑造人物。当有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活灵活现的好人物,那么这部影片也就成功了一半。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是一个颠覆性的创新,黑眼圈的他一改往日在其他作品中给观众留下的规矩印象,他念着一口打油诗,手插裤腰带、爱跷二郎腿,一副十足的痞气,而正是这些外在形象的丑化反衬出他心灵的魅力。
这部影片不光只塑造了“哪吒”这一主人公的形象,还有温润内敛,肩负家族使命的敖丙、亦庄亦谐、操着一口四川方言的太乙真人、刚柔并济的女将士殷夫人、深沉爱子的李靖等,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
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也不乏有许多国产动画电影佳作塑造的深入人心的形象,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大圣和《白蛇:缘起》中的白蛇等,就从票房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漫这条路上无疑是成功,与前期的国漫在叙事结构、传统创新以及人物塑造上很大的突破。
在人物塑造上,“哪吒”形象的创新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影片打破传统电影对人物是好是坏的设定,将“哪吒”设定为魔丸,本是十恶不赦的魔童形象却给予他拯救陈塘关的使命,亦正亦邪的人物设定让我们跟着“哪吒”的成长去思考“哪吒”的个性发展。
对于国漫的发展路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人物塑造与创新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在之后的国漫发展,在除了故事的创新、结构的巧妙以外,更应该丰富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要多元,人物定位要准确,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国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