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都是虚拟角色,但玩家群体之间还是采用了恶意P图这种很有“饭圈”味道的行为
虽然在外人看来,玩家们寻求公平的方式总是因为“太过认真”而呈现出一些荒诞。但如果把立场调换到玩家视角,这种行为并非完全无法理解:本质上说,“寻求公平”可以被视为玩家维护自己的投入——在角色上的精力、金钱和情感投入让角色对于玩家产生了唯一性,玩家自然要维护这种唯一性,让它不产生(或者更慢地产生)贬值。以李泽言和玫瑰花为例,玩家们之所以认定李泽言对于“玫瑰”元素的专属性,实际上源于官方7年来的反复强调——比如,官方会在推出联名奶茶时特意为李泽言选择玫瑰口味,其他活动中也不乏相似的设计。这就导致玫瑰与李泽言产生了强绑定,成为这个角色的特性之一。
而在乙女游戏中,用一些不变的元素、有特点的文案来强调角色真实存在的感觉,制造差异性,是厂商的普遍做法。一位从业者认为:“可以说(特色元素)是这个小群体的优越感所在。因此厂商的元素挪用(或复用)无疑侵犯到了玩家们的边界。”
这一现象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国乙玩家群体从诞生之初就有一定特殊性。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她们的成长环境与传统玩家群体不同,首次体验游戏时,接触到的就是强调内容、情绪感受,玩法层面却不突出的国乙,而这种游戏类型带给玩家的价值往往是模糊且暧昧的——相对于直观的数值,“感受”总是更加抽象且难以描述。
所有人都理解“厂商不能随便拿走玩家的付费道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厂商不能随便修改玩家攻略的角色”——实际上,玩家在攻略角色时耗费的金钱和精力很可能远远高于购买道具。正因如此,玩家们意识到,她们必须自发形成一套独有的、更明确、更直观的规则,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国乙法”许多看似严苛的法条,其实是玩家在试图强调和保卫她们在这套体系中应得的权益。
2.代入
1.女主即玩家,不能有官方名称;
2.不要双人卡面,即使有,女主也不能是C位;
21.国乙游戏开服必回答一个问题:玩家是女主吗?
33.女主最好没有性格,没有设定。
——出自“国乙法”
在通常的定义中,乙女游戏一般指面向女性用户的恋爱模拟游戏,玩家通过扮演角色与虚拟游戏角色建立亲密关系,由此获得情感体验。
但在国内,当玩家们提起“乙游”(或者说“国乙”)这个词时,往往伴随着一套更严苛的判定标准——举例来说,同样在女性玩家群体中取得了不错成绩的《代号鸢》,从上线之初就伴随着是否属于“乙游”的争议,大部分国乙玩家更倾向于将其称呼为“女性向”,而非“国乙”。
一部分国乙玩家认为,《代号鸢》属于“高贵的女性向游戏”(当然是嘲讽)
“乙游恋爱感浓,重点是表现男主角,无论剧情、卡面、互动、活动,都是围绕着男主角展开的。而《代号鸢》是剧情卡牌,剧情、卡、活动,都是围绕着广陵王(女性主角)的,男主角更像是支线。它们的体验是完全相反的。”一位玩家如此总结。在《代号鸢》中,女主角广陵王的设定和行为都足够鲜明,这也和国乙手游“让女主角形象更加普适”的潜规则不符。在这位玩家看来,玩《代号鸢》的心态更多是“扮演广陵王这一角色,体验她的故事”,而非其他国乙中反复强调的“玩家就是女主角本人”。
为什么女主角的形象要更加“普适”,最好接近一张白纸?许多时候,这和国乙玩家们频繁提到的“代入感”有关。简单来说,主角的形象越模糊,就越方便玩家代入,女主角的细节过多则容易产生问题。一位玩家举例,在米哈游的《未定事件簿》中,女主角“蔷薇”有诸多细节设定:喜欢吃海鲜和不太甜的奶茶、泡芙,喜欢蔷薇花和波斯菊,爱好收集好看的文具,害怕打点滴,会弹吉他、拉小提琴,不擅长做手工、画画和化妆。
玩家对《未定事件簿》卡面的讨论
除设定之外,《未定事件簿》在一些早期卡面上的处理同样让玩家感到不满。比如一张卡面中,女主角遭遇袭击、男主角为保护她而受伤,卡面采用了第三视角,两个角色都面向玩家,一些玩家因此感觉“自己像是袭击者”。另一张男主角教女主角射击的卡面,则被部分玩家认为“好像在瞄准屏幕外的我”。这类卡面和与之相关的讨论一度在玩家社区颇为频繁地出现。
“(女主角)根本就不是我,我时常会感觉自己是在看‘她’和男主角恋爱。”这位玩家说,“比如女主角喜欢吃海鲜,但我本人对海鲜过敏,我就会觉得她不是我。”她认为,这些太过具象的设定会破坏玩家的想象和体验。
角色的形象越具体,玩家就越容易感觉到 “她不是我”。类似的冲突变多,玩家的感受就会变差。一种非常流行的阴谋论是,玩家们总是怀疑(或者寻找一些“证据”来证明)“策划在游戏中夹带私货,把现实中的人物原型安插到了女主角身上”。
但实际上,这些对于女主角的细节描写往往出于剧情需要。“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加一些临时的设定是比较方便的手段,比如‘女主角不会化妆’,就可以引出一段男主角给女主角化妆的互动。”一位女性向游戏从业者说,“有些设定其实是随口一提,没有细想,可能过了这段剧情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进一步说,这也和F2P手游的运营模式有关。和买断制游戏不同,国乙往往需要保持长期的内容更新,“由于产能问题,一些不重要的文案会分给新人,在笔力不足的情况下,靠设定推进剧情、给女主加弱点制造冲突,是不太容易出错的选择。”这位从业者补充。
而玩家在角色身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长期的,她们的需求并不是“观看一段不错的爱情故事”,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获得更持久、更深入的情绪价值。于是在国乙中,“代入感”一定程度上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厂商以此为名头宣传、玩家抱着这样的需求参与,原本可以被忽略的小问题也被放大为原则性问题。
玩家对“代入感”过强的追求有时甚至会超越游戏内容本身。认为女主角形象必须模糊、方便代入的玩家,一般被称为“代入党”,与之对应的是“女主党”,也就是将女主角视为独立个体、不会将她们用来代入的玩家,二者之间往往对立。在官方社群里,“代入党”通常更加“政治正确”,如果有人表现出对“女主党”的支持,很可能会招致攻击。
1月24日,一名画师绘制了一张网易旗下游戏《世界之外》男主角易遇的同人图,并出现在游戏的官方微博超话中。这张同人图由“女主角”和易遇组成,引起了大量玩家不满。
画师绘制的同人图
不满的玩家认为,图中的女主角形象让人“难以代入”,有“女主党”的嫌疑。在游戏中,女主角(“我”)并没有固定形象,图中的女性角色却有着完整、特征相对明显的五官和服设。尽管画师随后解释,自己笔下的女性是参考游戏图片延伸而成的“女主角”,但这个解释无法让玩家满意。
这件事经由画师的微博评论区发酵,成为“国乙玩家敏感、极端”的又一佐证。当天晚上,那份2021年版本的“国乙法”被网友翻出、转发,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被反复讨论。近几年,类似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玩家们不但互相争吵,甚至开始向厂商施压,在一定程度上逼迫官方表态。
2017年上线的《恋与制作人》中,女主角色姓名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变化。游戏上线之初,女主角以“悠然”为名广为流传,并衍生出不少同人作品,玩家们的态度也相对宽松。到了2021年,“悠然”基本销声匿迹,玩家再度提起这个名字时,更多是对官方的质问:“请问女主角是我们自己还是悠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