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对娃娃书的处理态度,体现在巴王超过身上,就是两种成长的方向。
校长禁止看娃娃书,巴王超过只能去偷,去骗,去藏。
而粉提老师允许学生们有节制地看,并把娃娃书作为激励条件,允诺巴王考好了就能看。刚好,巴王超过就吃这一套。
他打心底里喜欢这个新老师,还领她去到了自己的好地方。
荡秋千,摸鸟蛋,两人玩的不亦乐乎。
大树是巴王唯一能落得清净的地方,也是他的秘密根据地。
而把粉提老师带到这里,已是一种全然交托的信任。
粉提老师也迈过了年龄与身份之间的沟壑,始终以平视的目光来对待巴王超过。
他们都在对方身上获得了宝贵的东西:
一个找回童心,一个重获自信。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渐渐发现。
粉提老师眼中的巴王超过,和其他老师眼里那个只会搞破坏的熊孩子,怎么不太一样?
他虽贪玩,可脑子灵活得很。
他懂得付出,也会回馈与感恩。
他是个好孩子,却是个坏学生。
当时唯成绩论的大环境,注定了巴王超过的不讨喜。
而往深了说。
是他天然的本性被强行浇筑进了一个和他不嵌套的模子里。
一个细节可以窥见其中的矛盾。
偷书。
晨读时,所有孩子都在脸红脖子粗地使劲儿背书,赛着比谁声音大。
而巴王超过在同学的掩护下,拿着根长长的铁棍,伸手去够屋内的一叠书。
好家伙,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背后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了一个身影……
这就是都市恐怖传闻之窗外的那只眼?
不赶巧,偷书贼被校长当场抓获。
校长正色厉内荏地教训他,没料到这个向来坚强的孩子,嘴一撇,哭了。
“根本就是我的娃娃书”
原来学校为了应对教育局的检查,特意临时成立了个图书室。
方法就是,征集孩子们的课外书,再许下承诺,建成之后让孩子们免费借阅。
可结果呢?
书收上去了,图书室却对孩子们关上了大门。
本应该是共享知识的场所,却成为了校长面子工程的摆设。
而巴王超过偷的那叠书,正是之前他捐给学校的。
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巴王超过错了吗?
他看到的是眼前的是非。
为了学校的前途,校长在履行岗位上的义务。
他看到的是长远的利益。
打着结果正确的名义,不管方式是否卑劣,不重要。
孩子只能被匆忙塞进一套成人世界为他们定制的固有标准里。
这才是《好地方》的高明之处——
用一出喜剧的外壳,来冲淡传统教育的残酷。
这种矛盾在电影中还有很多。
考试之前,校长吩咐粉提老师去买一车西瓜回来。
“下雨天买西瓜?”
校长神秘兮兮地说:西瓜自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