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置换了演员演出和观众观看的方向,无论是演出者或是观看者在进入剧场,哪怕只有片刻的疑惑,疑惑一个非常规的现实,生起这份疑惑本身都是有趣的,这其实形成了另外一种镜像。
“宋冬老师作品跟国话先锋智慧剧场都给人与迷茫、颠覆、呼应的感觉,波光粼粼的反射光,镜子与镜子紧密相连,舞台坐着观众,观众席是我们在演出,我在其中穿梭、变形、被分割线切成不均匀的几小块。你能想象吗?银河中有一颗星球,这星球内有一艘大船,船里竟然有一片海,而海中还有小艇,对面就是照亮一切的灯塔……我想,对于浸没式戏剧最好的支撑就是,使演员和观众处于这样一个似梦非梦的环境里,我们都是这场梦的一部分。”冷心清如是说。
Q - 北京青年周刊
A - 冷心清
Q 谈谈你的新的话剧,《七/SEVEN》在讲述一个什么内容?
A 一个叫天赐的男人想要在废弃庙宇中开一家咖啡馆,在看景选址期间,他的生活被一系列幻觉所困扰,他总能听见和看见一个女人叫他去做梦、去醒来。朋友说这是死亡的前兆,预言者说他的生命仅剩七天。天赐在这梦境和现实间来来回回,寻找风,寻找水,找传闻中的解决办法,找他也不知道在找什么的一切可能。直至最后一刻我们才发现,原来人呢,其实从未好好感受过“活着”。
Q 你在戏里面的角色是怎样的,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A 我是一只逗弄人类的猫,是你舞蹈课上邻座的同学,是吃花的女孩,是梦境里的怪物,是你感知到的一切,我就是你。
这是很飞的一个角色,导演前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自由度,她也会在某个关键节点给出精准的、令人恍然大悟的指引。我不需要去按照“人物性格”来考虑如何表演,因为我是角色,所以我合理。因为这是《七/SEVEN》,所以一切都合理。
Q 话剧是不是你喜欢尝试的艺术形式?为什么?
A 我入行这些年,其实一直在“两条腿走路”,舞台剧和影视剧都是同步在进行。舞台剧从《我爱 xxx》《年轻的野兽》到《暗恋桃花源》,再到现在的《七/SEVEN》;影视剧从《那年夏天有风吹过》到《你安全吗?》,每个角色都成为今天的我的一部分。舞台和影像有它们各自的魅力,不过排练厅有一种任何场所都无法替代的魔法:我可以在这里发疯、大笑、哭喊、轰然倒地,它会和伙伴们接住我所有的好或不好的表演,拥抱我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抛开人们对于时间的定义,我只有在这里才真正地长大,变成更好的、更勇敢的人。
Q 你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A 这要感谢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和朋友,李博。大学一年级入学时,他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新来的小精灵,希望戏剧之神会眷顾你们”。大二,我参演了他乌镇戏剧节的获奖作品《爷爷历险记》。大三,我们一起创作了他新一届乌镇戏剧节的新戏《描红》。那一年我才算见到了校园以外的世界,是有关戏剧的美好世界。同年,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招募演员,李博老师对我说:“去吧,别害怕,你在舞台上是可以成为巨人的。”于是我来到北京,成为真正的舞台剧演员。直到现在我已经毕业了很多年,他就像我那颗小星球中的灯塔一样,在远处照亮我前行的路,我甚至不用回头去看,也能感觉到那束温柔的、慈爱的、充满期许的光。
Q 你觉得你表演的老师是谁?是哪些人哪些事情?
A 孟京辉导演让我知道什么叫个人风格和美学;黄磊老师使我意识到“戏剧节是一扇窗,让中国看见世界,更让世界看见中国”,前辈们不只是说说而已;还有《七/SEVEN》这部新戏的导演聂竞竹女士,她是我见过的最有生命力、最旺盛、最可爱的女性。她就像小魔法师,她选中的每个人都会从她那获取一些奇妙的能力,她甚至可以缓解困扰我许久的焦虑。跟她合作,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充实,每天是雀跃着奔向排练场,想第一时间跟她分享我的新点子。
Q 我们常常跟演员们聊到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这个过程也是成人的过程,你怎么看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呢?你觉得它是怎么成就的?
A 这取决于演员本身如何看待演员这一身份。于我而言,这是我用全部热情来爱着的事业,我要演自己喜欢的故事和角色,所以我必然不会什么戏都接,这是对自己和对剧组的负责。
如何度过那些不工作的闲暇时光,这很重要。夜晚占据了我生活中清醒时刻的大部分,去观景台看城市的内透或者 LED,听身旁陌生人大喊“北京,我爱你”;去听乐队现场,站在人群的最后一排,看人们拥抱、亲吻、热泪盈眶;去阅读,我仍然很喜欢多年前看到的一句话:“书读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世界的复杂”;去看电影,去摸摸路边的小狗,去主动问候心里挂念的朋友。
在城市这座巨大游乐园内,这些闪闪发光的瞬间都是人生限定款纪念币。此刻的我是过往一切的总和,我珍视这一切,所以我是我。
我还应当尽可能保持健康,演员的身体不只是自己的,还有一半是属于角色的。脚就是我的第二双眼睛,我还想要往更高更远的地方走,我相信我会抵达的。
文 张娜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受访者
奚美娟:艺术上的敏感是放在心里的
赵冬梅:认识历史 认识生活
邱昆峰:以山川为师 逐地质之梦
舞者华宵一的离开与归来
何雨珈:好好吃饭,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姚晓峰:人生就是在不断补足自己的短板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孙峥:以生态理念描绘城市生活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