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涛曾塑造过的经典角色
一路走来,“天资平平”的姜广涛曾经历过迷茫彷徨的时期,兼职做过上门推销员,磁带售货员,但凭着一股韧劲儿一直没离开配音的本职工作。
25年前揣着400多块钱学费来到长影,之后又背着被子来北京做北漂,一路跌跌撞撞成为今天的配音大神,无论声音还是心态,有一句话形容姜广涛都格外合适,“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配音演员要让你自己变透明”
“棚虫”是行内人送给姜广涛的外号,他平均每天都要在棚里工作12个小时左右,这也是不少配音演员工作常态。
“一天要工作个十五、六个小时到十九个小时都有过。因为项目比较着急,工作是从中午12点钟开始,到晚上12点结束,如果这一天的量没有完成,还要探黑,到两点、三点也是有的。最惨的一次是连轴转,基本上24小时工作了21个小时。”姜广涛说。
为了保持环境安静,录音室不仅密闭,还不能开电扇和空调,演员更不能穿羽绒服、冲锋衣等易发出声响的服装。一个人、一支话筒,有时为了找感觉灯也不能开,花也不能放,这就是很多配音演员的“战场”。
“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话筒,冷冰冰的,配得热火朝天,一场戏结束,世界是安静的。你能不能够安于这种安静当中,这是你的定力。”
回忆起自己最初入行的经历,“慢热”的姜广涛坦言自己前五年在录音棚里都是紧张的,“配音特别强调多听多看多感觉,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教你就够了,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融会贯通才是自己的本事。”
季冠霖也曾在采访中透露,入行前,每天都要对着电视练习,“如果没有2000至4000集的训练量,都不敢说自己会配音”。
姜广涛对于配音近乎严苛的敬业态度,特别体现在他担任台词执导的电影《风声》中。为黄晓明配音的是一位日本演员工藤俊作。工藤需要从头学汉语,并在汉语和日语中不断转换,一开始一直找不到状态。姜广涛曾经让他一句话就重复配了几百次,一天下来只能配两三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