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师出教育(淮南校区)提供,希望给备考2020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帮助。
淮南师出教育每日更新教师考编、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题库,为广发考试每日提供免费的刷题机会,和淮南师出教育一起打卡学习吧~·~
从资格证到教师考编,师出教育一路相伴。
更多2020年安徽教师考编考试相关问题或考编教材欢迎微信咨询hnsc2150 淮南师出-王老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品味文章中的语言,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体悟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说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爱。由于喜爱,不少人则有了将一抹绿色“占为己有”的想法,然而当绿色被囚禁时,生命之色便开始发黄、发枯,不再有活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囚绿记》这篇文章,看看文章中的“绿”是否遭受了同样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
2.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3.整体把握,文章中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明确:“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思路)
(三)深入研读,合作交流。
1.有感情地再读文章,找出文章中所说的“绿”指的是什么?
明确:
作者写到:“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由此可知,文章中所说的“绿”指的是常春藤的枝条。
2.思考:“我”为何如此喜欢“绿”?(指定学生答)
明确:
因为“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我”为什么要“囚”绿?(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回答)
明确: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因为“我”喜欢这抹绿色,希望“绿”可以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明确:
没有囚住。“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去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常春藤被“囚”之后,它还是固执地向着以前的方向生长,而且在被“囚禁”的情况下,常春藤开始变得没有升生机和活力。不得已,只能“放走”这抹绿色。
(四)拓展延伸
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这种“囚绿”的行为,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前后四个人讨论后回答。)
明确: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写的,回顾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外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之所以囚禁这抹绿色,一方面是因为喜欢,另一方面是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可以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想囚禁这株常春藤。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同时也揭示出了常春藤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生命的不可侵犯。在此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五)小结作业
1.总结:作者按照“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思路来写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常春藤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2.作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文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因而重心在诵读、梳理叙事顺序上。与此同时,本堂课的教学,还需抓住作者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方法,从作者的抒情方式入手,让学生在反复听诵和朗诵的过程中,深切感作者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