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有人抱怨职称晋升难度很大,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晋升职称的反应似乎更强烈一些。有的人认为高校教师晋升职称比较容易。对此,需要进行全面分析,最好是既做过中小学教师,又做过大学教师的人体会更加深刻,也更有发言权。
在1999年以后,高校大幅度扩招,但为了节约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高校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同比例增长,因此,教师的教学课时量明显提高。当然,不同的高校、不同的教师的情况有差别。在有的高校,一个星期上三、四十节课是家常便饭,中学一般周课时量是12到14节。而且,高校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建设、教学评比,科研要求往往越来越高。在相应级别的专业刊物上发表多少论文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承担多少课题等等都有明确规定。要完成这些任务往往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一般来说,高校教师需要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的专业水准要明显超过中学教师的论文。并且现在的论文专著的检索手段也非常发达,天下的眼睛很多,抄袭还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一旦东窗事发,很可能身败名裂。所以,高校教师在这方面往往也比较谨慎,真正靠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而晋升的教师也不算多。
相比较而言,至于绝大多数中学教师的论文的专业含金量实在不值一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发表的难度也并不算大。在职称评审的时候,要求也不算高。并且,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核心是淡化论文、学历等要求。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主要采取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要在水平评价中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现在的高校教师压力山大,不但要著书,写论文,还要教书,还要应付种种考核,应付所谓的劳民伤财的各种检查评估。而且,高校教师往往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完成招生指标等任务。实际上,现在的高校班主任工作也并不轻松。许多三流、四流高校本身基本上是中学差生的集合体,管理这些差生的难度实际往往比中学阶段还要大。经过中小学多年的淬炼,进入三流、四流高校的学生往往不但在学习上是学渣,在各种行为习惯等其它方面是人渣,对教师的教育往往是刀枪不入,油盐不进,纯粹是来混文凭。有些专科院校为了吸引生源,早就实行报名注册入学制,即不看入学成绩,只要报名即可入学。有许多学生从初中开始,数学、外语等科目从来没有及格过,有的学生的入学成绩平均每门只有一、二十分。许多人进入高校以后,有些课又能够考多少分?也是差不多一、二十分的成绩。如果,专科院校不给这些学生修改在校成绩,许多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毕业。但是,这样又会形成学生根本无心学习,反正可以毕业的恶性循环。高校学生之间往往不出事则可,一旦出事往往是比较大的事情。有时,处理起来往往也比较麻烦,一般来说,往往比中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要大得多。
人民日报2017年7月7日(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微信)曾经发表文章题为: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不要说是专科高校,即使本科高校的许多学生也是胡混日子的货色。面对大片的烂泥巴扶不上墙的学生,有的本科高校的副教授甚至停薪留职去送外卖,而不愿意再看到这些学生。其实,本科高校的教师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你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专科院校的教师的心情是不是更难受。
有些高校早就开始实施“非升即走”、“非升即转”的政策措施,即采用数字化考核方式,在规定期限内,如果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或者没有完成考核指标即应当走人或者转为职员岗位。因此,大学教师特别是某些重点大学的教师身心压力之大往往非外人能够体察。目前,各省市的各级各类高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数量和比例往往存在较大差别。但是,总体上看,高校的高级职称的数量和比例已经比较高。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高级职称岗位早已人满为患,很少有甚至没有空缺。许多教师只能拥堵在讲师岗位。而由于进人门槛的提高,许多人包括博士、博士后的起点职称都是讲师,助教反而非常少。以致于有的高校甚至提出消灭助教的口号。因没有空缺,后面的人只能等前面的高级职称人员以退休、调走、去世等方式腾出位置,才能晋升。现在,晋升副教授、教授的标准已经水涨船高,比十年、二十年前高得多,甚至升副教授的标准不亚于或者高于多年以前晋升教授的条件。多数大学教师即使干到退休也只是副教授而无力问津教授的桂冠,有些人甚至是讲师退休。有的单位规定,在一段时期里,高级职称岗位实行“退二晋一”的制度,一方面,加剧了竞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数量而提高含金量,使高级职称真正成为高水平的标志。
总体上,高校不仅进人的门槛越来越高。每年,只有不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有机会进入高校任教。而且,有的高校规定每年必须流动一定比例的教师,以促进竞争,促进人才适度合理流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不再续聘。现在,评定副教授、教授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岗位指标越来越少,僧多粥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任务很重,课时量明显超过中学教师的情况下,教学科研等指标要求也明显高于中学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评定标准。
一些以中学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等身份从其他系统调入高校的人员在转评高校的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时候,往往感到总体上比原单位、原系统难度大,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要求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面面俱到。没有几本教学比武获奖、科研评比以及指导学生活动获奖证书,没有主持省部级、国家级(含教育部)以上科研项目,没有一、二十篇核心期刊论文和一部有分量的专著,现在,想顺利评上教授的可能性几乎非常小,基本上连教授的边都摸不着。至于能够凭真本事三下五除二评上教授,登上教师职业金字塔塔尖,超过大多数教师的水平,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科研、班主任、指导学生活动等十八般武艺都要有点真货色才行。然而,绝大多数教师一辈子也无法达到如此高度。
有的人甚至转评几次也不成功,有的人甚至放弃转评高校职称,有的人在高校工作多年,却长期挂着其他系列的职称而没有转评高校系列职称。2014年以后,也取消了转评的规定,即需要直接评高校职称。有的人原打算调入高校,在看了进人条件以及聘任考核标准以后,也不禁望而却步,甚至放弃进入高校工作的打算。有的高校教师在通不过聘期考核以后,感到压力太大,跳楼自*的事情也不稀奇。在高校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自知之明而主动调走的人也不罕见。有的博士、副教授等调入中小学任教。调入其他系统单位工作的高校教师往往认为还是这些单位比较轻松,高校教师的压力实在不小,甚至可谓压力山大。这种压力非亲身经历往往难以体会。
即使是上大学的大学生往往也很难体会高校教师的苦衷和压力,有的人误以为高校教师不坐班就很轻松,实在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至于以为高校教师非常轻松的老黄历在许多情况下就不要再翻了。有些重点大学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豪情万丈,初生牛犊不怕虎,打算攻读硕士、博士,成为大学教师,很快跻身教授行列。但是,在亲身接触一些大学专业课学习,并且,了解大学教师的各种考核、晋升标准后,很快表示,不做大学教师,希望毕业后,去其它方向发展。
当然,有的高校的考核标准还是比较低的,也有一些人评上教授、副教授以后,就变成了无论文、无专著、无课题的三无人员。也有少数中学教师进入大学工作很快能够进入角色,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对此,需要具体分析。
实话实说,许多中学教师即使到大学里来工作,也很难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绝大多数中学教师甚至连讲台都上不去,有的人即使进来也很难通过聘期考核。熟悉高校和中学底细的人特别是经过亲身对比的人实际明白还是中学相对轻松一些。有些大学的副教授、博士也主动调任中学教师。有些曾经做过中学教师的大学教师就多次讲过,如果按照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评审标准,如果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凭实际水平和贡献,按照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来评,自己可以很轻松地评上中小学教授级正高级职称。相比于大学教授的评定标准,尺度的高低差距可谓显而易见。但是,自己在大学里,评教授基本上没戏,关键还是水平差距。而且,多数教授还是令人心服口服,毕竟人家能够解决许多其他人始终无法解决的专业难题,手里的一堆门类齐全的获奖证书也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一些大学教师在听了一些特级教师、教授级、正高级教师的讲课后,感觉很一般,自己可以上得比他们好,超过他们并不难。至于,拜读了他们的论文和著作后,应该说,总体上,水平并不高。
实话实说,即使部分中小学教师评上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同行往往也没多少人发自内心地佩服这些人,有多少人把他们当回事呢?毕竟谁也不是外行,都是干这行的,都是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