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在 2017 年 8 月的六天里,参加了 LinkedIn、Yelp、Apple、亚马逊、Facebook 和 Google 的面试,并拿下了 6 份 Offer。在此之前,工作时间短暂、知识及经验均有限的作者,在经历一次失败的面试之后,并未丢失信心,而是从头来过。作为一名全职工作者,其在闲暇之余准备面试,能同时拿到多家科技巨头的 Offer 这样的结果确实非常地幸运,但是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也不容忽视。本文接下来将与大家分享作者在面试时所做的准备工作、面试技巧以及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希望可以为正在准备跳槽的工程师提供一些帮助。本文译自 Medium.com 中原标题为《I interviewed at six top companies in Silicon Valley in six days, and stumbled into six job offers》的文章,原文作者为 Bay Area Belletrist 。
2017 年的 8 月,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已经在 Groupon 芝加哥总部工作了近三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幸运的是我的团队和项目都很赞,而且我和工作中的伙伴们也一起搭建出了很懂很棒的产品。但是,这份轻松的工作和这种安逸的生活却令我发现,自己的职业成长也在不知不觉中触到了瓶颈,此时的我内心开始希望迎接新的挑战。同时作为一名在芝加哥住了八年的码工,也非常向往湾区的优秀公司。
在与家人沟通并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之后,我便决定采取行动,开始迈出职业转变的第一步。虽然我寻找的职位是移动开发类,但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些面试经验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在此希望我的这份经历能够激励在职场中与我境况相同的人们,助力大家积极地寻找未来和远方。
前期准备与统计数据
这次跳槽我主要是想在湾区找一家大公司来从事移动开发类的工作。我的前单位是一家创业公司,虽然我也很喜欢创业公司的氛围,但鉴于个人成长和平台资源,这次跳槽的目标就锁定在诸多大公司中了(主要看公司资产,团队规模倒是其次)。为了迎接新的工作个人倒不是很在意工作岗位和薪酬多少,但我也不想像大学刚毕业时那样一下子申请 100 多家公司,这么做即费心又费神。
最后我一共给 20 家公司递去了简历,其中 4 家公司(Reddit、Nest、Stripe、Uber)明确地拒绝了我;其余的 16 家中,10 家公司没给我回复(Lyft、Airbnb、Dropbox、Instagram、YouTube、Square、Robinhood、Twitter、Snap、Slack)。只有最后的 6 家公司的招聘人员联系了我。在这 6 家公司中,我参加了 6 次电话面试,6 次现场面试,并拿下了 6 个 offer。
根据我的 Google 日历,大致过程如下:
- 7 次招聘人员面试,共计花费 10 天;
- 7 次技术人员面试,共计花费 11 天;
- 29 次现场面试,共计花费 8 天;
- 3 次后续电话面试。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在 73 天内参加了 43 次面试。这个过程真是让人筋疲力尽,有好几个星期的午休时间我都在参加面试,而且为此我还不得不很早就去上班,以便能早点下班回家打电话。在找新工作的同时,我依然需要确保完成份内的工作,不过我把面试环节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在有必要的时候调整了工作日程安排。我不会为了参加面试而打电话请假,因为这样做不道德,而且如果你找不到新工作,在目前的工作中表现又不好,岂不是很糟?
6 家公司的整体印象(按面试顺序排列)
LinkedIn(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
LinkedIn 的移动应用做的非常流畅,而且他们对开源社做了很多贡献。LinkedIn 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非常大气、很专业化的,面试过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面试过程从开头到结束,LinkedIn 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自从 LinkedIn 被微软收购以后经济压力也减小了很多,使其可以放开手做一些比较酷的开发项目。作为一家专注于职业发展的公司,LinkedIn 优先考虑其员工的职业成长。目前包括 ads relevance、feed ranking 在内很多组都在招人,所以如果你想加入就赶快行动吧。
Yelp(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Yelp 的应用程序非常精美,里面承载了大量精妙的 iOS版 细节,很能突出这家公司的特色。我很喜欢这家公司工作的氛围,不能办公楼的装潢很别致,而且面试官也是那种见一眼就像与之成为工作伙伴的类型。虽然 Yelp 比我申请的其他公司规模都小,但是我对这儿的印象非常好,这家公司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组织严密,流程快捷。
Apple(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