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台下的广大热敏群众,郑重地做出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随后,*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
之后的这片广场上,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一直持续到了晚上9点多钟,才缓缓落下了帷幕。
开国大典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新中国正式建立了起来,中华民族也终于站立在了世界舞台之上。
与此同时,天安门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一个带有浓重而又伟大情怀的国家标志。
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天安门,已经与开国大典时的不太一样了。
这座拥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古建筑,在这么多年里,曾经经历过多次的翻新、修缮,而1969年的那一次重建,也让一座崭新的天安门,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目光当中。
天安门
天安门的成立起源于一位天才少年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城,也是一座历经了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帝都。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遍布着许多从历史长河当中流传下来的文明古迹。
而天安门,无疑是最为知名的那一个。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指引我们向前进...”
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早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从老师和家长的口中所听到过。
天安门
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有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过北京城,但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天安门。
不过,虽然天安门的名气如此之大,但是对于它的来源,却是鲜为人知的。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一座伟大的建筑,竟然是出自于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之手。
在“靖难之变”中取得胜利之后,燕王朱棣成功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也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国策。
迁都之后,朱棣命令工匠按照南京城的样子,重新对北京进行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