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一时之间,全国的能工巧匠都汇聚到了北京这里。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朱棣最终竟然将最重要的皇宫,交给了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这位少年名叫蒯祥,是江苏吴县渔帆村(今江苏苏州)人。
蒯祥出身于工匠世家,他的父亲就是当时江东地区有名的工匠,而蒯祥的本领甚至还要在他父亲之上。
早在南京的时候,朱棣就听过蒯祥的名号,还曾经亲自派人将当时不过15、6岁的蒯祥叫来对其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这个瘦弱的少年,在建筑造诣上果然不同凡响,于是就将其调任为了自己身边的随从。
清末天安门
迁都之后,蒯祥被先行派往北京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而的蒯祥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
之所以叫做“承天门”,是取自于“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在蒯祥的统一调度之下,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这座流传600年的宏伟建筑给建造完毕了。
根据记载,整座城门由城台和成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4.7米,占地约5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大气磅礴、庄严厚重。
图片来自网络
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看到这座城门无不惊叹,朱棣见到承天门之后也是龙颜大悦,直夸蒯祥为““蒯鲁班””,还将皇宫内的几个主要宫殿交给他来负责。
蒯祥在京40多年,在正统年间(1436~1449)年,负责兴建起了奉天、谨身、华盖殿三大殿。
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与功绩,蒯祥也从一位十几岁的普通工匠逐步升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上。
而他的这座“承天门”,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600年的风雨摧残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开始算起,到今天为止,天安门已经整整度过了600年的风风雨雨。
经历过如此漫长而又厚重的历史岁月,也让天安门的意义更加深刻了许多。
不过,漫长的历史势必会带来一些风雨上的摧残,从建成到现在,天安门也经历了好几次的修缮、重建工作。
1457年7月,刚刚建成不过30余年的承天门,突然在一个雨夜遭受雷击,随后城楼起火,几乎一般的建筑木材都被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