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叶点地梅介绍,点地梅主要形态特征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3-04-10 18:02:43

折多山垭口是去往塔公草原的一道门槛。我们在一处较为平坦的观景台停车,近距离欣赏这座雄伟壮观的雪山。山下虽已是炎炎夏日,山巅依然冰雪覆盖,雪线刀刻斧劈,让我们在近距离仰望时,依然能感受到它的清凉甚至凛然之气。

翻过垭口后,眼前出现一片天高地阔、草绿花艳的景致,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塔公草原了。这里是横断山脉隆起的一片高原台地,山峰退出很远,地势平缓起伏,一片接一片的草甸上,生长着绿茵茵的牧草,开放着五彩缤纷的花朵。视野尽头,成群的牦牛徜徉在草甸或山坡,不紧不慢地啃食着牧草。也有藏马夹杂在牦牛群中,缓缓移动着脚步,尽情享用着草原的馈赠。头上是高天的流云,草原边是耀眼的雪山,眼前是无边的草地,它们共同组成一幅壮美的草原风情画卷,其大画面的构图、大手笔的挥洒、大视野的意境,绝非寒山瘦水的文人画可比。

再往塔公草原深处走,海拔似乎有所降低,路边终于可以看到一些牧人的居所。或是三五间石头平房,相偎在背风的山坳处,外面是简易而结实的围栏,夜间用来圈养牛羊;或是一两间低矮的木屋,房顶飘散着袅袅炊烟,门前经幡招展。这些牧民的起居之处就这样散落在草地之间,孤独并诗意着草原的岁月。也看见几处洁白的毡房搭建在草甸中央,圆圆的墙裙、尖尖的穹顶,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写意着草原的风情,却不知那里是否有《康定情歌》中所唱“李家溜溜的大姐”“张家溜溜的大哥”?

牧人的木屋或毡房附近,总有细细的水流蜿蜒流过。它们先是潜伏在牧草之下,安静而执着地择路前行,然后在低洼处汇成清澈的溪水,在草地上画出弯弯的曲线。我们只知道这些清澈的流水来自附近雪山融化的冰雪,但不知它们胸怀怎样的憧憬和梦想,会有怎样的诗和远方,千回百转后将去到哪里……

黄昏时分,终于抵达草原深处的塔公镇。镇上有三五条街道,无不精巧干净,通往摄影胜地新都桥的国道贯穿镇子。灿烂的夕阳照在红白为主的藏式建筑及其琉璃瓦和玻璃门窗上,散发出明快而鲜艳的色彩。街道两旁,酒店、旅馆、商铺、学校应有尽有,一块块招牌在阳光下鲜亮耀眼。两排漂亮的莲花路灯整齐排列,直通向镇外。

这时,我们惊喜地发现,竟然有一大群牧归的牦牛踏着高原夕阳的余晖,悠闲地走向镇子的街巷,走进不知谁家的牛圈。它们黑黑的身影连成一片,远望如黑色的潮水涌进小镇。即使见了来往的汽车,它们也不惊不诧、不急不躁,一副吃饱喝足之后的慵懒满足之态,同时也摆足了塔公草原主人的派头,对我们这些贸然闯入的远客不卑不亢。

已经在网上预订了民宿,我们没有急于前去投宿,而是流连在镇子外,期待在这个晴朗的黄昏,能够一睹雅拉雪山“日照金山”的风采。

镇子外有小河流过,跳跃的浪花不时辉映出耀眼的波光。小河与镇子之间是一座足球场大小的广场,广场边就是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塔公寺。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素有“小大昭寺”之称。据传大唐文成公主进藏和亲,途经木雅人居住的塔公草原时,看到这里风光清灵秀美,便在此修建了这座寺庙,不仅留下了可触可摸的皇家气派和盛唐气象,也留下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寺院旁边高耸着一座山峰,山巅建有一座佛塔,塔身圆润洁白,在绚丽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

太阳西沉,晚霞渐渐燃烧起来,将天上的云朵变成浪漫的玫瑰色。近处的草原也受到感染,渐渐从金黄变成火红,整个草原如一片燃烧的海。而在更远的东方,在一片起伏的群山之上,银色的雅拉雪山也被涂抹上胭脂色,在夕照中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此刻,在群山的托举之下,在晚霞的映照之中,雅拉雪山宛如一位女神,高贵典雅,光彩照人。

美好的时光总是有限的。太阳隐藏到西山后面去了,天空的云彩渐渐暗淡,雅拉雪山随之消隐了光彩,只将妙曼起伏的剪影留在东山之上。却见一轮上弦月升起在瓦蓝的夜空,弯弯的造型十分可爱。月亮四周布满了璀璨的星星,钻石一般闪闪烁烁,感觉是那么近,近得仿佛伸手可摘。草原在月色星光下沉沉睡去,睡得那样香甜、那样沉醉,远远望去,一片朦胧,深邃而神秘。

头顶满天星光,我们返回镇子,前往网上预订的民宿,藏汉文对照的店招已是霓虹灯闪烁。女主人尼玛拉姆笑盈盈地迎了上来,麻利地安排我们登记入住,整个过程并无多少语言交流,却不难感受到她的热情和悉心照顾。

走进藏式风格又不乏现代时尚的客房,一种归家的感觉立即熨帖了我们。推开窗户向外望去,镇子上的藏式小楼鳞次栉比,大小院子一个挨着一个,彩灯远近闪烁。远处飘来悠扬的琴声,伴随着《祝酒歌》欢快的歌声,那是热烈的篝火晚会正在进行。

这时,尼玛拉姆敲开房门,手里端着刚蒸好的牦牛肉包子,叫我们一定要品尝品尝。男主人也拿来两瓶青稞酒送给我们,并祝福我们“旅途愉快,扎西德勒”。品尝着风味独特的牦牛肉包子,喝着甘甜醇厚的青稞酒,我们的心陶醉在这个夏日草原之夜……(作者:朱仲祥)

蒙古包雨夜

钻叶点地梅介绍,点地梅主要形态特征(5)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的客栈住下来时,天色已近黄昏。

有薄雾,空气不通透,远处的事物看不清晰,近处的也不甚明朗。在朦胧慵懒的阳光下,向四周平缓扩展出去的草原没有边际,散落其上的蒙古包似乎也降低了白度。蒙古包之间的装饰彩旗,还有不远处敖包上的经幡在风中鼓舞,哗啦啦轻响,缥缈呢喃的歌声似的。

吃过饭,孩子们在蒙古包外玩耍,奔跑追逐嬉闹,大声喊大声笑。即便摔倒了,有柔软的草地接着,不会碰疼;即便跑远了,没有稠密的高楼大厦遮拦,也不怕走失——这是在城市不能及的释放天性的快乐。这纯粹的快乐激发出几个大人的童心,放下成人的种种束缚与羁绊,和孩子一起玩儿老鹰抓小鸡。大小十来个人左弯右绕闪转腾挪,一波波笑声在草地上滚动,滚到远处去,吸引了散步游人的目光。我坐在草地上远远看,脸上挂笑,像是欣赏一首节奏欢快的童谣。

一个姿势坐久了,便觉疲惫,我把双腿伸直,双手撑在身后舒展身体,接着索性平躺下来,看大团小团的云在空中飘移聚散、在夕阳的光里深深浅浅,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草都是矮的,短短三五寸,叶子细小,碰触到裸露的肌肤,微微痒。想必我的身子压伤了几棵草,清澈的空气中散出好闻的新鲜草汁味儿,不觉拉长呼吸,多多吸入。

侧头看出去,目光所及的草都是矮的,平展展蔓延出去。几朵孱弱的小花儿散落其中,工整的刺绣似的。导游说它们是牧羊草,也叫碱性草,虽然矮小,但富含蛋白、铁、锌,牛羊马吃了这样的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口感好,出口到很多国家。

空中的云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最终合而为一。夕阳不见了,天色又暗了几分,远处的景致混沌一片,风速也略高,扯乱人的发丝衣角,夏日的草原竟然有了深秋的意味。跟我合住的母子换上羽绒服,还一个劲儿喊冷。冷也就罢了,竟然下起雨来,虽疏疏落落,还是不免担心,如果下大了,晚上8时的篝火晚会便会取消,那就遗憾了。大家便格外关心起雨势,不时抬头看天,伸出手测试雨滴的稠密度,期待雨停。云开了最好,可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那是期待已久的浪漫事。

老天体谅,不多时雨停了,大伙儿都高兴起来,散步的散步,玩游戏的玩游戏,发呆的发呆……在这个快乐中期待另一个快乐。

然而老天只是开了个玩笑,眼看快到8时,又落起雨,没有从小到大的过度,直接就是大雨点,像个宣言:今夜取消晚会!

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蒙古包,还是被淋湿。洗漱换衣完毕,天色完全黑下来,雨势依然不减,且比之前更甚。透过单扇落地玻璃窗,借其他蒙古包露出的微光,看得见雨线斜织,唯有天空这个织布机才有这样巨大的阵势,织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草茵茵。

蒙古包被固定在悬空一米左右的木板台上,台子四周有护栏,木阶连接草地,防潮防虫,更可保护台子下的草地。蒙古包内按标准间样式布置,铺了白瓷砖,月牙儿般窄小的卫生间“五脏俱全”,两张床一宽一窄,想必考虑到一家三口的游客,很暖心的细节设置。整个空间只有一盏老式提灯造型的台灯,放在两床之间的柜子上,瓦数很低,煤油灯和蜡烛光的气氛,但光线更懒散昏黄,读不得书,平衡不了手机屏幕的亮度,仅供收拾好自己上床歇息,像回到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光缓慢而悠长。

床单被子干净洁白,钻进被子,仰面而卧,四肢伸展,放慢呼吸,放松每一个细胞。庆幸天凉,没有蚊子*扰。很安静,只有雨点落在蒙古包上的声音,细碎绵密的私语似的。私语些什么呢?无论怎样侧耳,都听不明白。蒙古包顶有环形玻璃窗,微光里,隐隐可见雨滴斜落,瞬间聚合成细流弯曲而下。这模糊的影像合着落雨声,有一种奇异的催眠作用,不知不觉神思恍惚,眼皮发沉。

就在双目即将合拢之时,一道极亮的光闪过环窗,紧接着一个震天雷炸响,整个人吃一惊,吓一哆嗦,双目猛开,心跳加速,血流沸腾,放松了的神经复又紧张,热浪涌过全身,带来一阵酥麻,半晌缓不过神儿。眼见着雨势加大,风势也加大,蒙古包顶的装饰彩旗哗啦啦响,跟风雨一起扑打玻璃窗,恨不得把蒙古包撕裂般疯狂……

确实很疯狂,风雨雷电都疯狂,这一拨过去,那一拨又来。雷声隔着一层包布呼隆隆奔过来跑过去,人心都要震散了,睡意自然也无法聚拢。伴着风雨雷电失眠,倒也不孤单。

此时,密布在地面的草儿必然是欢喜的,似乎听见它们甜滋滋的啜饮,似乎看见它们在湿润的土壤里舒展身体。弯曲飘逸的莫日格勒河必然在渐渐丰满,安静地流淌自己的柔情蜜意,那是沿途植被和昆虫鸟兽的乳汁。

不知过了多久,雷声去了远方,风速减缓,彩旗安静,雨声转小,又是细碎绵密的私语了。在这私语中,困意袭来,意识又开始恍惚。将睡未睡之时,被一声爆响惊扰,谁在放鞭炮?雨停了?篝火晚会开始了?止不住好奇心,起身开门出去看,被冷风冷雨打个正着,一个激灵,旋即退回将门关好。点点冰凉中匆匆一瞥,看见烟花在雨幕中次第开放,旋转的灯光照亮了低垂的云彩,烟雾蒸腾翻滚,男高音在欢快奔放的音乐中嘹亮……热闹喧腾的场景让人向往,然而换衣麻烦,斜织的雨幕也阻挡这向往,去与不去纠结一番,最终还是返回床上,脑海里想象雨中篝火晚会的热闹,那必是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吧?或者不是纯粹为游客举行的篝火晚会,而是草原民众庆祝下雨的自发活动?收草季节将至,大雨落草原,是丰收的好预兆啊!

夜往深处走,喧闹在远方,私语在耳旁,蒙古包似乎隐去了。我仿佛露天而卧,雨点落在身上,清澈微凉。我是土地,在众多小草之下,属于巴彦哈达苏木,属于陈巴尔虎旗,属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无限宽广,无限包容,牛羊成群,马儿奔跑,谁家的姑娘小伙儿,在高声歌唱……(作者:曹淑风)

天边草原乌拉盖

钻叶点地梅介绍,点地梅主要形态特征(6)

无数次在电视画面里欣赏过大草原的壮美,在宛若天籁的歌声里领略过大草原的神奇,然而,真正来到祖国北疆内蒙古,来到中蒙边境小城霍林郭勒,置身于广袤无垠的乌拉盖大草原,那份视觉和心灵的震撼,还是始料未及。

大巴车从通辽出发不久,放眼望去,全是绿毯一样的茫茫草甸,便知已进入草原腹地。而接下来几天的旅程里,我的视线再也没离开过这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盛夏是草原最美、最迷人的季节。空气湿润,凉风习习,绿草与鲜花为伴,蓝天和白云相衬,醉美的风景无处不在。当地人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我如约而来,来看青青野草,看奔驰骏马,看雪白羊群,看星星点点蓝白相间的蒙古包。在这一碧万顷的草原上,只管放纵自我,放飞心情,尽情享受天边草原的梦幻之境和纯美气息。

蜿蜒流淌的乌拉盖河,蒙古语称乌拉盖郭勒,因河畔芦苇茂盛,又称芦河。它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南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由泉水汇集而成。乌拉盖,蒙古语意为“弯弯曲曲的河流”。丰盈澄澈的河水滋养着沿岸旷阔的土地,形成一处水草丰美的纯天然牧场。

古老的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乌拉盖河流经之处,一直是蒙古族先民理想的放牧、生息之地,是牧人眼里丰饶的“黄金牧场”。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若隐若现,如上帝随手撒落大地的珍珠,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风吹草低,殷红的地榆花、蓝紫的铃铛花、红白相间的狼毒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在葱郁的牧草间恣意开放。夏日的乌拉盖花鲜草茂,如梦似幻,仿佛童话世界。

九曲湾是乌拉盖河风光最美的一段,也是乌拉盖草原的精华所在。我和同伴观景心切,脚下生风,撒着欢一口气登上高高的山顶,俯瞰九曲回环、流向天边的乌拉盖河,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空灵悠远。沿河床一侧,密密生长着茂盛的红柳,将弯弯曲曲的河道勾勒得格外清晰。清凌凌的河水在无边的绿野上闪动着魅人的银光,宛若一条随风飘逸的洁白哈达。

驱车来到布林泉景区,这里有茫茫大草原上难得一见的天然温泉。布林,蒙古语意为“温暖”。泉水常年不涸,四季长流,纯净甘美,始终保持4℃恒温。据传当年,也速该带着九岁的儿子铁木真途经此地。正值盛夏,他们饥渴难耐,听见有泉水叮咚之声,便循声找寻,终于在绿茵茵的草丛间发现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一番畅饮后,父子俩精神大振,疲惫顿消。也速该说:“此泉圣洁清澈,甘爽怡人,且有美酒的清香。铁木真,今天算你运气到了,一定会遇上一位温柔、善良、美丽的好姑娘!”不久,这一老一少在路上遇见弘吉剌部贵族特薛禅。特薛禅问明来意,见眼前这少年器宇不凡、聪敏过人,坚信他将来必成大器,便爽快答应将女儿孛儿帖许配给他。后来,铁木真凭借他的雄才大略,连年征战,开疆拓土,统一草原部落,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也成了草原人民心目中的“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从此,当地牧民将此泉供为“圣泉”,认定这布林圣泉能给人带来健康和运气。我毫不犹豫地走向池边,俯下身来,掬一捧清泉,美滋滋地品尝一口。

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们走进神秘的野狼谷,这里曾是苍狼出没的地方。后来,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加之肆无忌惮的猎*,野生动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真正的野狼难觅踪迹。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草原狼已成为禁猎对象。如今,这里已成为集中保护救助野狼的一座“狼园”,是游客近距离观赏野狼生活习性的一个特色景点。

我们还走进草原深处的兵团小镇——哈拉盖图农牧场,参观兵团展览馆和兵团时期的老建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沧桑岁月的见证,让我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也了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兵团战士为守护和建设祖国边陲,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上付出的种种艰辛与努力。前些年,随着电影《狼图腾》上映,这里作为影片拍摄地渐渐为世人所知,并成为新的草原旅游打卡地。

“草原夜色美,琴声悠扬笛声脆。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忘不了来草原的第一个夜晚。在朦胧迷人的夜色中,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晚宴开始了。坐在宽敞浑圆的蒙古包内,身着民族服饰的蒙古族少女手捧银杯,笑盈盈地走到我面前,热情地敬美酒、献哈达,送上大草原真情的祝福。品味着鲜美的烤羊肉和醇香的奶茶,耳畔马头琴的深沉旋律和蒙古族民歌悠扬的长调好似天籁,我的心早已醉了。

来到草原,一定别忘了观赏精彩的赛马、蒙古风情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赛马场上,蒙古族青年男女那激情四溢的表演,让我的心在惊奇和亢奋中感受到“马背民族”的剽悍、勇武和豪迈,感受到草原人民的坚韧、淳朴和浪漫。

这里是遥远的天边,是天边的绿洲,这里有不一样的天、不一样的地、不一样的风俗人情。在天边草原乌拉盖,可以尽情饱览北方草原的壮阔辽远,感受这片天地的大美神奇。(作者:刘宏江)

草原古都

钻叶点地梅介绍,点地梅主要形态特征(7)

从京城出发一路向北,出延庆、过坝上,就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这片广袤的大地处于祖国正北方,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堪称天然的电脑桌面。无边无际的原野平坦而广阔,宛如一块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翡翠,苍茫浩渺,气魄摄人。这里是距离首都北京较近的草原牧区,每到夏季,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来到这片草原避暑游玩,驰骋于遥无边际的绿毯之中。

草原公路两旁,到处是壮美的景色,让人不由得想起歌中所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不过我遇到的不是马儿,而是一群群洁白的羊。它们悠闲地吃草,偶尔奔跑嬉戏,这里是它们的乐园。

无边的锡林郭勒草原上有山丘散落,沟壑纵横。远远望去,山丘碧草连绵,沟壑里则长满了荆棘类植物。有的沟壑似乎是一片湿地或湖泊,丰沛的水源带来勃勃生机,不仅养育了这里的牧民,也养育了飞鸟与牛羊。

阳光和云朵是这里的美容师,它们变换着光影,不动声色地描绘着迷人画卷,时而浓厚时而浅淡,魔术般呈现着草原的多情和瑰丽。

作为中国四大草原之一,锡林郭勒草原还是蒙汉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之地。13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在这片草原上建立了元上都。数百年历史风雨荡涤了草原丘陵,破碎了砖瓦木梁,如今的上都以遗址形式呈现给后人。

青草没膝的原野上,一段又一段残墙断基讲述着上都宫城曾经的人声鼎沸。一块写有“大安阁”的牌匾,显示出眼前的荒芜空地早年曾是一处大殿。史料记载:“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大安阁兴建于蒙古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原本叫“开平府”,彼时忽必烈还未登上汗位。忽必烈称汗后,命人拆除汴梁(今河南开封)熙春阁,用其材料重修开平府,并更名为“大安阁”。此后数十年,元代多任皇帝在这里举行登基大典,接见外国使者。

实在难以想象,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将熙春阁的木材和零散构件千里迢迢运至草原?熙春阁究竟有多华丽,竟让忽必烈不惜如此大费周章?建成后的大安阁又是如何精美?后世的我们已无法得知。

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城池,目力所及,房屋地基的走向、城中道路与墓葬群皆清晰可辨。有考古专家直言:“城是一片废墟,但这是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是的,浩荡的清风拂过草原,也拂过这片时光深处的城池。那些已经发掘和尚未被发掘的历史物件,悉数流入历史长河,昭示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相遇并相互交融。

在游历这片草原的途中,如果你留意,会看到道路标牌上出现一个颇有意思的地名——平顶山。这里又叫贝勒克牧场,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部。辽阔的牧场里散落着十余座平顶山峦,那是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的遗迹。它们或独立存在,或连成一片,远远望去,每一座山峦顶端都平整如削。沿栈道上行,走上七八分钟,便可到达山顶,上面布满火山喷发留下的凝灰岩岩块。许多地方基岩裸露,还留有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痕迹,偶有野花点缀其间,十分抢眼。

时光无涯,不知亿万年前,这里发生过什么,是否也像电视里那些火山喷发的景象一样,火红的岩浆冲天而起,或者从地底冒出巨大的黑烟?彼时这片大地经受了怎样的震动?从寸草不生到青草遍野,从部落放牧到铁骑征战,经历过狂风暴雨的这片大地,如今静谧安详,一派悠闲。

锡林浩特位于草原中心地带,四面八方青色铺陈。来到这里,羊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烤串还是涮肉,都十分鲜美,即使平时不太喜欢吃羊肉的人,也会忍不住尝上一口。挑一片薄厚适中的羊肉,在汤锅中一涮,放进嘴里咀嚼,那种特有的似乎混合着草味的肉香顷刻间溢满唇齿。相比于此前吃过的羊肉,这里的肉更嫩,更清醇,也更有咀嚼的质感。再喝一口草原奶茶,那种巨大的满足感,直让人欢喜不已,回味无穷。(作者:西西里行者)

毡房时光

钻叶点地梅介绍,点地梅主要形态特征(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