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4-07 12:47:26

秋天,总是与“秋高气爽”联系

这个词最早出自杜甫的诗句

“高秋爽气相鲜新”

如今,“秋高气爽”

已成为描绘秋天的代表性词语

然后,同为冷暖交替的过渡季节

秋天和春天为何给人的

感觉大大不同?

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1)

另一方面,今年秋天

北方的雨下个不停

面对如此“凶猛”的秋汛

不禁让人思考

秋天到底啥“脾气”

本期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要解释春、秋天的差异,首先需要了解热量传递的“滞后性”。

张涛解释说,造成地球上各种天气气候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空气运动及其水循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环流,而决定大气环流的主要原因有: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及长波辐射、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太阳辐射!

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2)

不过,太阳辐射主要为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十分微弱,大量太阳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在吸收到热量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热量,而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又很强。因此,对于对流层的大气来说,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

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3)

热量从太阳到地面、再从地面到大气都需要时间,这就造成了气温相对于太阳辐射的“滞后性”。

举个例子:

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时出现在正午12时,而气温最高往往在14时左右;

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大出现在夏至(6月21日左右),而一年的最热时段往往出现在夏至过后的小暑、大暑节气。

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4)

Get到这一点,我们再来看春天和秋天的天气特点。

春季,是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此时的北半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辐射越来越强,地面受热温度升高,紧贴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之升高。由于热量传递的“滞后性”,高层大气的温度相对低层大气要热得慢一些,这就会造成下层空气温度高、上层空气温度相对较低的不稳定状态。

如一壶水,下面一直在加热,下面的水比上面的水温度高,就很容易形成上下对流运动。大气运动亦是如此,这就是春季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原因。

秋季正好相反,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少,地面温度越来越低,低层大气温度也随之降低,但与此同时,由于热量传递的“滞后性”,高层大气还维持相对高的温度。

冷空气重在下面,暖空气轻在上面,大气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秋季的强对流天气要比春季少很多。对流天气少,天空云量也相对较少,晴朗的天气则趁机频频“抢镜”,极易出现碧空万里的“刷屏蓝”。

我们所谓的秋高气爽,“气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秋天,当高层出现冷空气的时候,低层的温度已经降低,很难出现下暖上冷的不稳定状态出现,对流云较少出现,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少,天就显得比较干爽。春天,高空冷空气要滞后于低层,而低层由于加热比较快,就比较容易形成对流性天气。

张涛 制图。

同理,南方的“回南天”为何只发生在春季,而不发生在秋季?关键在于空气中温湿度的配置,也与热量传递的“滞后性”有关。

春季,北半球太阳辐射越来越强,地面升温快,室外大气很快被加热,室内气温比室外回暖要慢一些,室内墙壁温度回暖更慢,室外暖湿空气进到相对冷的室内在冷的墙壁上就容易凝结,就好比对着镜子哈气一样,形成南方特有的“回南天”。

而秋天是从暖变冷的过程,当冷空气来临时,室内还保持比较暖的状态,室外干冷空气进入相对暖的室内,相对湿度只会变得更低而更干。

不过,说了这么多,今年对于北方多地来说,秋季似乎一点也不“秋高气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张涛说,今年北方秋天的脾气的确有点“怪”!雨水尤其多!9月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倍以上,秋汛形势十分严峻。

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5)

来源:中央气象台

这主要是由于,今年秋季高层暖空气冷得慢,南退势力较弱,而低层冷空气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导致冷暖空气交汇位置(雨带位置)偏北。此时,冷暖空气势力都比较强,形成长久拉锯战,致使雨带一直在北方地区维持,形成今年北方罕见秋汛。

不过,今年北方的秋天的“直观感受”虽然与往年不同,但是降雨特点并没有变。雨带的北半部主要以阴雨为主,南半部以对流性天气为主,这与春夏季主雨带有本质的区别。

秋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特点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区别特点(6)

来源:中国天气网

随着10月14日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届时,我国中东部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秋天的脾气,的确不太好哦~~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策划/作者:王美丽

图片来源:除备注外均来源网络

来源: 中国气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