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北斗七星斗柄认春夏秋冬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则惊蛰;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昼夜相停),故曰春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加十五日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曰而立夏;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加十五日而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风;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加十五日指戌则霜降;加十五日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加十五日指指亥则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十一月日冬至。”可见斗柄所指即节气所在,每节十五天,二十四节气共三百六十天(实为365.25天)而构成一年。
1、太阳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运用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划分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圭表测量。圭表,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可以用来定方向、测时间和制定历法等。《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测量“冬至”“夏至”的方法:
日冬至,八尺之脩,日中而景丈三尺。
日夏至,八尺之景,脩径尺五寸。
②,利用太阳与二十八宿的关系。《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太阳正月处于二十八宿中的营室的位置,……十二月处在虚星的位置。
比如:“营室”,正月中,雨水。“虚星”,十二月节,冬至。
2、月亮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同月亮的运行密切相关。月亮的运行是“朔望月”。为了符合太阳一回归年的天数,就需要设置闰月。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
“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馀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这段的意思是:月亮每天进行13度之26/76度,29日之 499/940日而为一月,而把十二个月作为一岁。每年尚差10 827/940日,不够365 1/4 日。因而十九年有七次闰年。
3、二十八宿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八星宿是沿着黃道和赤道之间来划分;自古以來,人们都是依据它们的出沒和中天时刻来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夹角可以分为不同的度数:角宿十二度,亢宿九度,……轸星十七度。总共二十八宿365 1/4 度。
二十八宿与北斗、太阳运行度数相同。比如:立春,在“危十七度”(今测十六度)。立秋,“翼十八度”(今测十五度)。
4、十二律与二十四节气
《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一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任何领域都与天文有关。
《汉书·律历志上》:“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气风正,十二律定。”至于天地之风气以生律的原理,在《后汉书·律历志》中:“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
“天效以景,地效以响”,是天地之气以生音律的原因,反之,可以通过声律以候天地之气。以律候气的工具是律管,即一种乐器,所候之气是天之节气。而“皆所以纪斗气”自然是通过北斗来纪四时节气了。
《淮南子·天文训》:
“两维之间,九十一度(也)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
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音比夹钟。……
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
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维,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音比南吕。……
阳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
《史记·天官书》:“冬至短极、县土炭、炭动、鹿角解、兰根出、泉水跃、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岁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
《乐经元义》曰:“六律为阳,阳数九而始于子,故黄钟象阳,以次而短,至无射而极;六吕为阴,阴数六而始于未,故林钟象阴,以次而短,至仲吕而极。此十二律取象取义于十二月之微旨也。后世既不识月令肇造之原,又不识圣王造律简易之心,遂以十二律为神物,真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
《淮南子·天文训》对于十二律应二十四节气是这样说的:“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日冬至,音比林钟,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钟,浸以清。以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仲吕之徽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
【译文】
徵产生于宫,宫产生于商,商产生于羽,羽产生于角,角产生于姑洗。
姑洗又产生于应钟,是为“变宫”,它不接近正音,因此称它为“和”音。应钟产生于蕤宾,就是“变徵”,它也不合正音,因此称它为“缪”音。
冬至起音接近林钟,由冬至到夏至按十二律逆序逐一配合节气,律管依次增长,所以声音逐渐变浊;夏至起音接近黄钟,由夏至到冬至按十二律顺序逐一配合节气,律管依次减短,所以声音逐渐变清。
这种十二律的顺逆排列是适应二十四节气阴阳盛衰变化的。以音、律配日,就有甲子为仲吕之徵,丙子为夹钟之羽,戊子为黄钟之宫,庚子为无射之商,壬子为夷则之角,六十律(六十天)为一周期。
而《淮南子·天文训》还说:“律以当辰,音以当日,日之数十,故十寸而为尺,十尺 而为丈。其以为量,十二粟而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衡 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天有四时,以成一岁,因而四之,四四十 六,故十六两而为一斤。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故三十斤为一钧。四时 而为一岁,故四钧为一石。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 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白话文】:
十二音律与十二辰相配,五音与记日天干相配。日干数为十,所以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用这种相似法制定重量标准,十二粒粟的重量就是一分,十二分等于一铢,十二铢等于半两。
衡器分为左右两边,因而将十二铢翻倍,于是二十四铢为一两。天有四季而成一年,因此以四乘之,四四十六,所以十六两等于一斤。三个月成为一季,三十天成为一月,所以三十斤为一钧。四季合成一年,所以四钧为一石。
就音律来说,一个音律可以生五音,十二音律就可以生成六十旋宫音调。以此乘以六,六六三十六,所以有三百六十音,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所以说音律历法的制定产生,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和法则。
十二律中的律吕相生法是,下生是原律数乘二再用三去除;上生是原律数乘四再用三去除。
所以,“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下生者倍,以三除之;上生者四,以三除之。”(《淮南子·天文训》)。
5、十二月令和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了十二个月与斗柄、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等的相互关系。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立春之日……
孟夏之月,招摇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立夏之日……
孟秋之月,招摇指申,昏斗中,旦毕中。其位西方。立秋之日……
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立冬之日……
图 北斗斗柄所指,就是哪个地支月
图 24节气歌
就这样,通过北斗七星的周年视运行,斗柄指向,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个天象、历法、气温、降雨、降雪、物候、农事、音律、干支等的综合体系,成为古代中国生存发展,从事农业生产,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关系的理论基础。
另外,除了北斗七星,还有南斗六星,即斗宿。二十八星宿北方七宿中的斗宿。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形状类似蛇绕龟体,即玄武。斗宿位于北方七宿(玄武)之首,由六个星组成,位于中天偏南行似斗杓,相对于北斗而称南斗。
图 夏季天空中的北斗与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