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了性成熟的时候,蜉蝣便会上岸,羽化成为我们常见的样子,在岸边飞舞,寻找对象,交配产卵后集体死亡。
蜉蝣羽化之后,自保能力简直是0,飞也飞不快,打也打不过,而且蜉蝣羽化之后口器会退化,这意味着它们不再进食,而是纯粹消耗体内储存的能量,所以羽化后往往只能存活1-2天,因此羽化也代表着死亡的到来,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说蜉蝣“朝生暮死”的原因。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繁衍的重任,蜉蝣演化出了集体羽化的策略,在短时间内大批的蜉蝣集体羽化,形成一个大型的“相亲场所”,如此一来即便有大量个体被鸟儿,鱼儿,猫儿、青蛙等捕食,仍旧有足够多的个体可以完成交配、繁衍的任务,蜉蝣的种群就可以继续繁衍下去。
所以,每次蜉蝣出现时往往都是漫天飞舞,犹如雪花飘舞一样,不知道情况的人看到甚至会有些害怕。
其实蜉蝣的这种集体羽化的情况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白蚁也会集体婚飞,到了合适的季节之后,繁殖蚁就会从巢穴中飞出,寻找自己的对象,找到对象后双双组建家庭,繁衍后代。如果是看到白蚁在自己家附近婚飞,一定要禁闭门窗,不要让它们进来,否则它们有可能在你家定居,对家具和房屋安全造成隐患。
蜉蝣大爆发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蜉蝣没有口器,即便它们的数量再多,漫天飞舞时也不会进食,对当地动植物没有任何影响。这一点专家曾经多次强调,它们不咬人也不吃庄稼,随着科普工作的进行,蜉蝣爆发地区的民众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再担心它们危害庄稼。
而且,蜉蝣需要在水中产卵,不会在家里定居,即便在家里水池中定居,也会以水中的苍蝇、蚊子等幼虫为食,它们的到来不仅不会危害环境,反而还会控制蚊虫数量;蜉蝣对水质要求又高,还是检测水质的关键物种,它们能够在湖南沅江爆发,说明当地的环境质量还是非常好的。
如果说蜉蝣大爆发会给 人们造成负面影响,那可能就是在它们大爆发时,因为蜉蝣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导致路面打滑,影响视线,以及蜉蝣大爆发,一夜之间又会集体死亡,给当地环卫工人增加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