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真正热衷于驾驶模拟游戏、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物质成本进行钻研的目标用户,其实是“交通迷”这个大分类之下的子集——和那些钟情于收藏微缩模型、研究载具型号和技术细节以及实际搭乘(也就是圈内俗称“转运”)的同好相比,这部分交通迷更愿意通过亲手操作来体验上路的感觉;但由于“专业性”的鸿沟依旧横贯在面前,退而求其次通过成本更低也更安全的驾驶模拟游戏来满足爱好需求,才会成为这些准实战派交通迷的首选。
然而即便如此,驾驶模拟游戏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娱乐产品的范畴,出于游戏性和上手门槛的考虑,不可能也没必要像真正的驾驶培训模拟器那样,通过体验来学习可以运用于实际载具的操作要领——这种“十分拟真,但并非完全真实”的微妙产品定位,正是驾驶模拟游戏的核心乐趣所在,也是研发这类游戏最大的难点。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驾驶模拟游戏当中,学习借鉴可以活用的产品经验吗?
驾驶模拟的核心乐趣,能不能活用于轻度游戏?
事实上,中国游戏开发者与驾驶模拟游戏的渊源,要比印象中来得更久远。
1997年,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北京金盘电子有限公司代理发行的《八一战鹰》正式上市。尽管售价高达98元人民币,但凭借“国产首款3D模拟驾驶游戏”的名号,依旧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至少在刚刚发售的时候确实如此,然而并无后文也是事实。
究其个中原因,其实并不复杂:1997年的时候,3dfx第一款高性能3D加速卡Voodoo已经发售,同年上市的《微软模拟飞行98》在图像质量、画面流畅性和操作手感方面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进化,然而《八一战鹰》拥有的依旧是无异于传统第一人称2D射击游戏的品质,无疑让当年重金支持了一把国产游戏的玩家大失所望。
正如前文所述,对于热衷于驾驶模拟游戏的核心玩家来说,成本并不是问题,品质才是决定他们买账与否的关键:用四位数的预算添置一块初代Voodoo显卡只为上天转一圈,不算离谱;但如果徒有其名让人丝毫找不到“拟真”的体验,那抱歉恕不奉陪。
实际上,直到今天,驾驶模拟游戏玩家的品味刁钻,依旧在整个游戏行业声名远扬——技不如人的作品,就算情怀再足,想要让这些挑剔的用户真正满意,也是痴心妄想:还是以前面提到的《驾考模拟器》为例,尽管开局吸引了国内用户第一印象好评看似前途一片大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质疑这部作品除了噱头之外并无多少出彩的内容,随着“不真”的抱怨泛起,《驾考模拟器》的口碑逐渐走低,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