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地图
昌邑市属于潍坊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莱州湾畔,介于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之间,东与掖县、平度县以胶莱河为界,南与高密县、安丘县毗连,西与潍坊市坊子区、寒亭区为邻,北濒莱州湾,属市域总面积1578.7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昌邑市辖3个街道、6个镇。2015年,昌邑市总人口58.5万人。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1.6万元。
昌邑市属环渤海经济圈,为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丝绸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溴·盐之乡, 先后被评为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超纤产业基地、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等荣誉称号。
昌邑城区图
昌邑别名鄑邑、邶殿、都昌。在行政上属于县级市。截至2016年,昌邑市辖3个街道、6个镇、1个经济发展区:奎聚街道、都昌街道、围子街道、柳疃镇、龙池镇、卜庄镇、饮马镇、北孟镇、下营镇、石埠经济发展区。另外,还辖昌邑经济开发区、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奎聚街道市府街1号。
古代
据北孟乡千戈庄出土文物考证,属龙山文化,这里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事生产活动。
夏,其地属青州领域。《史记·夏本纪》载:“海、岱惟青州。”即泰山以东至海是青州。
商,为莱国地。
周,昌邑市有鄑、密、邶殿、都昌和棠乡。
春秋,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齐灭纪后所置,以作别都。故城
昌邑
在今中学、师范、医院一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其处曾名古城,今西有村名辛弋(原新郭),北有村名城后,系城郭之所在地。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归秦。置县,属胶东郡(又说齐郡)。今饮马以南之地区属琅琊郡。
西汉,都昌、密乡、平城、胶阳曾为侯国,后国除为县,属北海郡;又置下密,属胶东国。
东汉,属胶东国。汉末,管亥率黄巾军转战县内,孔融御黄巾军屯兵于都昌。《山东通志》载:“袁谭据青州,功北海相孔融于都昌,融败走东山。”
三国,都昌、下密 属青州北海国。
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两县归晋。初属北海郡,太安后属齐郡。密乡及其以南之地区为城阳郡淳于县地。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战乱,邑归汉(前赵)。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建都建康(今南京)后,先后归后赵(公元323年)、前燕(公元356年)、前秦(公元370年)、后燕(公元387年)和南燕(公元399年)所有。孝武帝太元八年淝水之战后(公元383—387年)和刘裕击退南燕两度归东晋。
南北朝,刘宋被废,寄治青州。北魏时,自青州还故治,属北海郡。北齐徙置于今昌乐市。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置。故址在县城西南二十里,浮糠河(今瀑沙河)东岸,南逄乡内。属潍州。
唐初,置訾亭、华池、胶东、平城和下密,寻省入北海。
五代,北海县地,先后归后梁(公元907年)、后唐(公元923年)、后晋(公元936年)、后汉(公元946年)和后周(公元960年),隶属同唐。
宋,据《宋书·地理志》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经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置昌邑隶之。”自此始有昌邑之名。县由北海唐安乡析置。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改属潍州。县城亦移于昌故城东另建。
金天会五年(1127年),归金。属山东东路潍州。昌邑市建有到莱州、密州和潍州的交通孔道,沿道立寨多处。
元,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潍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潍县。二十二年(1389年),复置。改属莱州府平度州。有北部滨海设渔儿镇(今渔尔堡)巡检司。崇祯十三年(1640年),县城改建,易土为砖。始行隅、社制。
清初,属莱州平度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莱州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四隅、四乡、一0六社。宣统二年(1910年),改行区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