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立了多少年了,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

首页 > 国际 > 作者:YD1662022-11-20 05:51:23

壹 “别闹了,小伙子”

2002年2月的一天,莫斯科市中心附近的一幢大楼里,跑到俄罗斯买火箭的马斯克,差点在谈判现场跟俄国人掀了桌子。

当时的马斯克还不到31岁,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有点毛手毛脚,但已经是一名在硅谷声名远扬的亿万富翁。自1995年开始,他在互联网领域先后创办了三家公司,身价超过一亿美元,成为很多硅谷打工人的创业偶像。

但接下来马斯克决定离开互联网行业,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进军太空领域。从孩童时代起,马斯克便对太空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痴迷,现在他觉得终于有了实现儿时梦想的资本。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马斯克很快发现,制造业和互联网根本就是天差地远的两回事,而航天领域门槛极高,即使他手握一亿美元现金,扔进去还是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一番调研下来,马斯克发现,还是直接从俄罗斯买火箭最划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承接了大量前苏联军工遗产,马斯克打算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三枚弹道导弹,改装之后用作运载火箭。

年轻气盛的马斯克跟俄国人很不对付。最后一次交锋,借着伏特加的酒劲,他开门见山地问对方导弹价格,对方回答每枚800万美元,马斯克直接还价800万美元两枚。俄国人像看白痴一样看着马斯克,脸上表情好像在说:“别闹了,小伙子,没钱就别玩火箭了”。

谈到最后还是谈崩了,马斯克愤然离席,然后去机场的路上决定:不买了,火箭自己造。说干就*他,在四个月后成立了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美国成立了多少年了,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1)

刚创立SpaceX时还稍显稚嫩的马斯克

不过当真上手干起来,马斯克很快发现,美国制造业现状与自己之前想象的大相径庭。

头一个问题是招募员工,SpceX早期员工大都来自传统航天部门,马斯克发现NASA的工程师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整个行业暮气沉沉,与年轻人扎堆的金融、互联网完全没法比。

然后是制造端的空心化,这一点在后来制造特斯拉电动汽车时尤其明显,让马斯克无力吐槽。

在他原来的印象里,一百年前福特汽车的胭脂河工厂,几乎能够制造从发动机到门把手的一切零件,然后组装成一辆完整汽车。而现在,底特律的三巨头除了总装车间保留,别的几乎全都外包给了其他国家。

今天的美国制造业,呈现出一副似乎自相矛盾的奇怪状态。

一方面,从航空航天、汽车、半导体到快消、医疗、工程机械,制造业大大小小的山头,最高峰上几乎都插着几面美国巨头的红旗,凭借对关键技术的把控,美国几乎能够制裁任何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企业。

但另一方面,这个强大的制造体系又似乎成了无根之木,马斯克要给特斯拉找个造车窗玻璃的供应商,都不得不跨过半个地球跑到亚洲去。

美国制造的故事,一直可以追溯到两百年前,制造业的繁荣见证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制造业的衰退,也伴随了美国相对实力的衰落。这段曲折而精彩的历程,对今天的中国仍有不凡的借鉴意义。

贰 一个“叛徒”的故事

美国制造的故事,要从一个来自英国的“叛徒”开始说起。

1789年9月,距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刚13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码头,一艘开往美国的客船即将起航。英国皇家海军的检查人员,警惕地审视着每一个登船的乘客,对他们的身份、去往美国的目的逐一进行严密盘查。

乘客中有一个21岁的年轻人,告诉盘查人员要去美国投奔自己的亲戚。 他一副英格兰农民的打扮,操着浓重的乡下口音,看起来呆头呆脑,丝毫未引起盘查人员的怀疑。在大海上漂了两个多月后,年轻人踏上了大西洋彼岸的土地。

到达美国后,年轻人很快加入了当地一家初建的纺织作坊。当时的美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纺织厂,年轻人到来后,凭借脑子里的记忆,复制出了当时最先进的阿克莱特水利纺织机,使美国诞生了第一家盈利的水利纺织厂。

这个偷渡到美国的年轻人,便是后来被称为“美国工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

斯莱特出生于一个英格兰的农民家庭,从14岁开始便在一家技术领先的纺织厂做学徒,七年的学徒生涯加上过人的天分,使他几乎掌握了从纺织机到纺织技术的所有机密。

美国成立了多少年了,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2)

塞缪尔·斯莱特与他的工厂

18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不是半导体芯片,而是纺织工业。

今天人们眼中的落后产能,在两百年前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英国一半的出口利润都依赖于纺织业。当时的英国借助蒸汽机、水利纺织机等一系列发明,迅速从手工作业发展为机器大工业,成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日不落帝国。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时候独立战争刚打完没几年,正处于经济起步的蛮荒期,是货真价实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农业国,美国种植棉花低价出口到英国,而英国凭借先进的纺织技术加工成棉布卖回美国,美国处在产业链下游。

独立后的美国人想要发展自己的工业,从外部引进技术,自然而然地把眼光瞄向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合法也好非法也罢,想尽法子获取英国的工业技术。

《天下无贼》里葛优饰演的贼头黎叔有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斯莱特的故事并非孤例,而仅仅是当时美国对英国工业技术全面山寨的缩影。1791年,美国开国元老、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制造业报告》,阐述了发展美国工业的路径政策,其中赤裸裸地提出,要“奖励那些从别处带给我们改善和非凡价值的秘密的人”。

当时费城的一份招聘广告上就公然写着:“任何能够透露英国纺织技术机密的人,都将获得100英镑的奖金。”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1793年,美国还专门出台了专利法,明确说明,不论技术来源,只要你来到美国,就可以直接申请专利,获得政府保护,说白了,就是山寨合法化。今天的印度人看了,也得直呼内行。至于是否属于偷窃——资本主义的事,能算得偷么?

美利坚的诱惑吸引了英国大量技术人才纷纷“弃明投暗”,在英国他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到美国后则立刻升级为工程师或企业主。像斯莱特到达美国后不久,便拥有了工厂合伙人的身份,后来又自己创业有了十几家自己的纺织厂。1835年离开人世时,他的总财产高达100万美元。

另一边,英国人也没闲着,针对美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技术封锁制度,对自己国家的优势产业实行全方位的严防死守。新式纺织机被列为高度机密产品,与之相关的一切机器、图纸、工人,一律不得出境,盗窃技术机密的人一旦被抓获,将被处以严厉惩罚。

跟今天美国全力打压中国芯片产业,是不是如出一辙?

斯莱特的纺织厂带动了美国纺织工业的繁荣,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曾专门拜访斯莱特表示致敬:“您教会了我们如何纺纱,让我们能够挑战英国的制造业;您让这么多纺锤运行,创造了这么多就业机会,我十分感谢。”

但在英国,他被英国报纸称为“叛徒斯莱特”,指责他将英国的先进技术泄露给对手,应该被送上绞刑架。

汉密尔顿的《制造业报告》,直接促使美国走上了蓬勃的工业化道路,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闷声大发财。到1895年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1901年,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去世的那一年,一个叫麦肯齐的英国记者写了本轰动一时的书《美国入侵者:其计划、策略和进展》:

美国工业入侵导致,他们几乎控制了过去15年内新生的所有行业……伦敦生活的主要新特点,电话、留声机、汽车、打字机、楼房里的电梯,上述每个领域美国制造商都是一流的,在好几个领域还处于垄断地位。

当时美国的垄断巨头,个个富可敌国,洛克菲勒控制着全球90%的炼油产能,卡内基一家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英国,摩根的财力足以比肩整个国家银行。

此时的美国,在国力上,已足以与昔日的欧洲列强一较高低,而真正让美国领袖群伦,进阶成为超级大国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

叁 唯一的平民中将

1940年5月,英法在纳粹德国面前节节败退,整个欧洲即将沦陷。

原本隔岸观火的美国再也坐不住了,罗斯福发布紧急动员,要求美国做好每年生产50000架飞机的准备。当这一消息传到欧洲时,希特勒认为是天方夜谭,对此嘲笑道:

“除了选美皇后、百万富翁、毫无意义的记录和好莱坞之外,美国还有什么?”

希特勒的嘲笑并非全无道理。

当时的美国,只有6家兵工厂还在运转,85%的机器用了10年以上,有些甚至是南北战争时代的老古董。美军一个装甲旅只配备了325辆坦克,日常维修的零件,都要旅长自己掏腰包添置,而横扫欧洲的德军,每个装甲旅有2000辆新式坦克。

美国领导层悲观地判断:“只要有5个师的德军从东海岸登陆,美国就将沦陷。

忧心忡忡的罗斯福意识到,战火早晚得烧到美国头上,是时候早做准备了,他决定找一个熟悉工业生产的人来帮手,先把军需生产搞起来,有备无患。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政治盟友巴鲁克,这位老兄曾在“一战”时担任美国的战争工业委员会主席,对动员军工生产很有一手。

罗斯福原以为巴鲁克会接下这份不算陌生的工作,没想到对方答复,经历了大萧条的美国经济已经孱弱不堪,自己没有信心能将美国打造成一台高效战争机器,不过,他可以给总统推荐另一个人,一个比自己更专业的工业大亨。

威廉·克努森,一个即将改变历史的人,一个制造业的传奇,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克努森是丹麦移民,1900年移居美国时年仅20岁,兜里只揣着30美元就登上了北美的土地。克努森从造船厂的钻孔工做起,后来还修过火车头,做过发动机。天资聪颖又勤勉上进的他进步神速,年仅29岁就做到了公司总管,手下管理着1500名员工。

之后加入福特汽车公司,克努森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为福特搭建起了一整套汽车生产流水线。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福特T型车,就是克努森的杰作。福特之后,克努森还一手帮通用汽车打造成另一个商业帝国,他开创的“灵活性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方式,至今仍然有效。

放眼整个美国,当时没有谁比克努森更懂制造业。接到罗斯福的邀请后,已经60岁的克努森答应得很爽快:“这个国家待我不薄,我要报答这份情义。”

美国成立了多少年了,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3)

罗斯福与威廉·克努森

1940年夏天,克努森正式进入国防顾问委员会。这是一个没有法律地位、不设主席,没有任何权威的临时机构,而他们面对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尽管大萧条早已结束,但1940年的美国,人均收入只有1929年的三分之二,失业率高达16%;企业生产维艰,全国钢产量只有危机前一半,每月只有4艘新船下水;另外政府还面临着国债危机,不得不大幅削减军费应付财政赤字。

当时企业对军工生产毫无兴趣,一开始,军方想直接把生产任务摊派给企业。克努森制止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作为一本行走的制造业百科全书,他很清楚:制造步枪、坦克和生产脸盆、拖拉机一样,都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才能将整条生产链从上到下调动起来。

凭借在行业内的名声,克努森振臂一呼,说服了5位汽车、航空、通讯等领域的企业高管,又拉来海事委员会主席杰里·兰德,组成了他的“六人团”。这支团队凭借强大的人脉与魅力,走遍全美,说服企业家纷纷转投军工生产。

不过,造什么以及造多少,是个头痛事,毕竟,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战争的走向。克努森和国防顾问委员会,花了半一年多的时间,编纂了一本“战争账册”,详细罗列了战争所需的物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从坦克、飞机到军装用的棉花,几乎无所不包。

凭借这本“战争账册”,两眼摸黑的美国政府总算大致搞清了,打一场世界大战到底要动员多少物资储备和工业能力。

克努森和他的企业家团队很清楚,车床、铣床、钻床等工业母机是撑起整个工业的核心,是关系这场备战胜败的关键,于是将订单大量抛给相关企业,使美国的工业母机很快就翻了一番,达到了惊人的18万台。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准备,美国已经做好了战时生产的准备,这时候,其他国家还都没有意识到,世界上最可怕的战争机器已经蓄势待发,就差最后一把火了。

这把火很快就来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除了山本五十六这样少数脑袋还算清醒的人之外,大部分日本人还没意识到,美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此时手握1000亿美元订单的克努森,立刻发起了生产总动员,以通用、福特、杜邦、陶氏化学等工业巨擘为首,2.5万家一级承包商、12万家分包商,一夜之间全部被动员了起来。

从1940年7月,克努森拉开军备计划帷幕的那一刻起,直至二战结束,5年时间里,美国生产了1830亿美元的军火,为同盟国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军事装备,这里面包括:8.6万辆坦克、50万辆吉普车、250万辆卡车、29.4万架军用飞机、8.8万艘舰艇,光是航母,就造了140多艘。

美国成立了多少年了,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