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英国虽然也进行了宗教改革,但是起因与目的却和欧陆各国有所区别。
当时的英王亨利八世因为自己的原配妻子凯瑟琳王后没有生育出男性继承人,为了延续王朝统系,企图离婚再娶。但是天主教教规不允许离婚,除非得到教皇特许。而教皇在亨利八世的政敌,神圣罗马皇帝的支持下多次拒绝发出许可。
为此亨利八世在未经教皇允许的情况下,与宫廷侍女安妮·博林秘密结婚。之后被教皇发现,并受到责罚。
亨利八世索性与罗马教廷决裂,宣布英国脱离天主教信仰,建立起“英国国教会”,由英国国王自任“教主”。掀起了英格兰宗教改革序幕,自此英国进入了“新教阵营”。
▲英国宗教改革的推手——英王亨利八世
英国虽然进行了宗教改革,但是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亨利八世个人的婚姻问题以及加强英国王权,因此英国国教并未在教会组织和教义层面改革天主教旧习,这就引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为之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二、英国内战与“德系入主”
17世纪初,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去世,王位由统治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继承。
斯图亚特王朝起源于法国布列塔尼贵族,严守天主教信仰,敌视新教。这就与已经普遍接受新教信仰的英格兰民众产生矛盾。
再加上斯图亚特诸王不习惯英国议会政治的传统,漠视甚至直接解散议会,实行专制统治。导致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围绕宗教和议会两条主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下的议会军与保守贵族支持下的王军进行反复较量。
▲英国内战形势图
1649年到1660年,议会军在著名将领克伦威尔领导下,一度处死国王,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其后又经历了王朝复辟,双方斗争激烈。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驱逐了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斯二世,议会军取得最终胜利。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避免再次出现专制独裁,同时也为了防止天主教势力在英国的复辟。英国议会在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将国王的权力限制在议会权力之下。同时规定天主教徒不具有继承英国王位的资格。
▲英国议会
驱逐了老国王,如何选择新国王又成为当务之急。英国议会既希望从斯图亚特王朝的旁支血脉中找寻继承人,以图稳定政治局势;又要避免天主教徒成为国王。这样一来反而缩小了寻找的范围。
最终,议会选择了老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女婿威廉。威廉是统治荷兰的亲王,当时的荷兰已经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工商业发达,威廉的施政也比较开明。更重要的是,威廉和玛丽都是新教徒,符合英国民众希望进一步使英国国教新教化的需求。
这两位国王也不负众望,即位之后,努力修补与议会的关系,并且改革英国国教会的陋习,使教会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