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与威廉画像
可惜好景不长,玛丽与威廉在1694年和1700年先后崩逝而且身后无子嗣。王位只好传给玛丽的妹妹,詹姆斯二世的小女儿——安妮,但安妮女王也无子嗣。接连两代国王无嗣,英国又面临王朝更替的局面,政治形势不稳,守旧势力也蠢蠢欲动。
英国议会为了稳定局势,巩固“光荣革命”的成果,同时也进一步防止天主教在英国的复辟,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再次强调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以及王位不得由“信奉天主教,或与天主教徒结婚”之人继承。
▲1618年德国新教信仰分布图
再次面对王位继承人问题。英国议会将目光转向了当时还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
作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当时德国北部的广大地区都已经皈依了新教。天主教的旧习也得到较为彻底的去除。从德国选择继承人,能够有效规避天主教复辟的风险。
另一方面,当时的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小邦林立,一盘散沙。从弱小的德意志小邦贵族中选择王位继承人,能够有效防止外国势力干涉英国内政;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考虑到兼顾新旧王朝的血缘关系,还是需要尽量从詹姆斯二世和安妮女王的亲族中挑选继承人,为此,英国议会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宗教改革后的欧洲
贵族议员们将詹姆斯二世和安妮女王的族谱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排除了50名与安妮女王有亲缘关系的外国贵族后,找到了合适人选,德国西北部小邦汉诺威的统治者——乔治一世。
1714年,乔治一世登基为英国国王。自此以后,从威廉建立的诺曼底王朝算起,统治英国近700年法系王朝结束。以乔治一世开基的德系血统的“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
三、汉诺威王朝与内阁制形成
汉诺威王朝统治英国的最大政治成果当属内阁制的形成。
其实在斯图亚特王朝或是更早的时期,内阁已经在英国出现,当时它还只是协助国王处理政务的御用机关,阁臣均由国王选任,与议会没有必然联系。但这种情况在汉诺威王朝时期发生了改变。
▲乔治一世的画像
作为汉诺威选帝侯的乔治一世,在继承英国王位时已经54岁了。他长期生活在德国,无法适应英国的政风民俗,甚至无法流利地使用英语。再加上,在英国有议会“管着”国王,和能够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汉诺威相比,乔治一世更青睐后者。
因此老国王并未将统治中心放在英国,而更喜欢在德国做一个“小邦之主”。他甚至常年住在汉诺威的莱纳宫内,很少驾临英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