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特殊的纬度位置、地形结构和洋流循环,是造成澳大利亚大陆干旱的关键因素。那么,面对如此干旱荒芜之地,澳大利亚是如何应对的呢?
干旱之下,如何发展纵观澳大利亚地图,虽有不少星星点点的湖泊分布,但能长期供水的河流却少的可怜。其中,发源于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全长2995公里的墨累河虽称得上“第一长河”。但与其他大陆的大江大河相比,墨累河就显得有些可怜。资料显示,墨累河的长度仅为我国黄河的一半多,流量也不到黄河的三分之一。
没有喜马拉雅山脉这样的壮丽冰原作为水源保障
澳大利亚的墨累河想要在平原上一泻千里有些为难
(图:shutterstock)▼
缺少大河、长河,加之其他不利地理条件,让干旱成为这片古老大陆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让澳大利亚政府对干旱治理尤为重视。
作为全世界较早实施干旱管理政策改革的国家,澳大利亚实现了从最初被动处理到主动治理的飞越——
-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主要通过灾后发放救助的被动方式,来缓解灾后危机。
- 1989年,联邦政府设立干旱政策评估特别工作组,鼓励全澳各生产部门采取自主干旱管理措施。
- 1992年,澳大利亚部长理事会发布新国家管理政策,向农民提供气候监测信息,对农户进行干旱教育培训等。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图:壹图网)▼
- 1997到2009年,澳大利亚发生“千年干旱”事件。当时,澳大利亚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广阔的大自流盆地种植区更是受到严重影响。
- 为了避免干旱再次造成用水危机,灾害过后,澳大利亚、州和领地初级产业部长签署了《国家抗旱计划改革政府间协议》。在资金补助上,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援助计划、加强农场管理存款;在水资源管理上,成立墨累—达令盆地管理局,不断升级水资源管理模式。
1901年干旱(上)和千年干旱事件(下)
这两次干旱事件是此前澳大利亚遭遇过的最严重的干旱
(图:澳大利亚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