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第二十五个偏旁部首:山部
一、山部
山:山部、山字旁、山字底或山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石、高大等有关的事物。
“山”是占字比例较高的部首之一,分布在字的上下左右及包围结字中,其形态均有变化。
“山”在字头时,表示“山”的本义,竖画宜写直,“山”的宽窄根据下部收放而定,下部收,“山”就宽,下部放,“山”宜窄;不表示“山”的本义时,其“山”宜写斜,如“岂、瑞”等字。
“山”在底部时,不宜写太小或太窄,要能托得住上部。
“山”在左侧时,宜收窄,且位置靠上。
“山”在右侧时,宜伸展,竖画靠上。
二、关于“岂、端”上部“山”倾斜探源
“岂”是由“豈”简化而来。豈的篆体:
描述一场“手”敲“锅器”的喧腾景象。《说文解字》:“岂,还师振旅乐也。” “豈”简化为“岂”,失去了原有的义符。因而“岂”的“山”而是表示“手”,古代书家故将其写斜。
“耑”是“端”的本字。甲骨文:
表示植物的根与末梢,即代表植物的头尾“两端”。“耑”的“山”表示植物的头。
三、 甲骨文“山与火”辨析
“山”的甲骨文与“火”有相似之处,见下图。
“山”字甲骨文
“火”字甲骨文
简单区别为:“山”者下平,竖画直达底边,似山石起于平地一样;“火者”下圆,竖画不能直抵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