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扫描模型版獬豸
獬豸(xièzhì),传说是尧舜禹时期的瑞兽。但是,獬豸为众人所知的故事是其能通人言,辨忠奸。可以联系一下法官的帽子:法冠。
春秋战国时期,法冠,有的地方称之为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胡广说曰:“《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
所以,通常认为法冠,本是楚国服饰。不过,现在法官戴的帽子,不是獬豸冠。
传说中的獬豸,形态不一。《论衡》中的说法:“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识有罪。皋陶治狱,有罪者令羊触之”。有的说獬豸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一只角,俗称独角兽,又被称为“法兽”。有的则根据《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认为獬豸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神异经》中说:“东北荒中有兽,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獬豸。”
传说的共同点是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按古有此神兽,非必皋陶赖之听狱也。”
总结一点,传说不一定靠谱。看看古代衙门口,石狮子还是多,也有獬豸。于是,我有些怀疑獬豸就是狮子,但也不敢肯定。没有充分的证据表面獬豸就是狮子。如果从语音角度分析,獬豸,读音可以类似suan ni。也只能是可以这么类似地读而已。算是臆测。
狻猊(suān ní)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龙生九子”中的第五子。西周时期故事《穆天子传》中有这么一句:“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代时期的郭璞注释说:“狻猊,狮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认为,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在郭璞之前的东汉时期,西域进贡狮子,被记载为“师子”。《汉书·西域传上》记载:“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
隋唐时期,“师子”变成“狮子”。由此可见,狻猊就是狮子的古称。獬豸,则不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