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纹,又称十二章、十二纹章,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天子服十二章纹样,分别为:日 月 星 山 龙 华虫 宗彝 藻 火 粉米 黼 黻。
十二章纹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后世沿用,到了周代,周公旦制定《周礼》,规定以日、月、星辰三章画于旗帜,衣服上只保留九章纹,以龙为首章而称为“龙衮”。
秦始皇帝统一六国登基后,废除了章纹制度,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称为“袀玄”[ jūn xuán ]。直到东汉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此后,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袁世凯复辟称帝。
十二章,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别,按品位递减。例如明代服制规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俱九章。
接下来,我们就逐个解读一下这所谓的“十二章纹”。
“日”即太阳,太阳当中常绘有金乌,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训》等)等一系列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