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上世纪80、90年代新会柑橘产业兴衰,如今,新会陈皮产业成功走过了转型升级1.0版、2.0版,感悟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神圣,新会人用执着和智慧不断地守护着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知道2020年,新会柑种植面积才达10万亩,果品产量达12.5万吨,干柑皮产量才7000吨而已。
圈枝柑抗病毒性弱,容易有虫害,产量不高,一般亩产为3000—4000斤。而且根部是空心的“鸡爪根”,比较矫情,怕大水怕浸泡,需要勤淋薄施,否则容易烂根,因此管理成本和难度上都较高。由于投入大,产出少,价格居高不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驳枝柑产量比较高,一般亩产能达到6000—7000斤。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比圈枝柑更好,管理难度和成本都比较低,从种植难度以及市场角度考虑,驳枝柑自然成了市场主流。
天气气候导致的自然灾害
从2017年3月起,广东新会地区不断地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从17年的“天鸽”、18年的“山竹”、再到20年的“海神”,台风似不断地摧残着历年新会茶枝柑的生长。伴随着台风的是暴风雨和冰雹灾害,台风过后又是连绵不断的高温暴晒,柑树根系受损严重,导致新会茶枝柑的历年产量堪忧。去年,新会区遭遇台风极端天气,造成柑橘减产30%,鲜皮价格一度飙升。
政府征收及改柑园种植粮食作物
由于广东省的耕地保护政策,有相当数量的新会柑橘土地退出种植。近年来,政府全面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征收及改柑园种植粮食作物1.7万亩。仅2020年至今,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已发布14条新会拟征收土地公告。据今年新会区政府公布的征地公告,(包含新会柑核心产区梅江、茶坑、东甲、天马部分农业用地)已经被征收,直接导致新会柑种植园区面积的减少18%,从而影响新会柑的一线产区的产量,市场供不应求,新会陈皮全面升价。
新会陈皮价格体系
新皮价格计算方式
先列出一条产出比公式(大约):100斤新会柑可以产出大约4.5斤的柑皮,翻晒和陈化一年后,其水分和内囊质量慢慢减小,大概剩下到3.5斤~4斤。
因为受圈枝柑和驳枝柑的品种、树龄、采摘的日子(青皮还没成熟,果皮最轻,而大红果已经成熟,果皮也是重量比较大)等等因素影响,“柑”与“皮”的产出比会略有不同,而4-5%的出皮率,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那么,下面我们再看2019年和2021年生果的价格。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会柑(驳枝柑)计算,以上图2021年12月的茶坑圈枝柑为例,当时价格是12元一斤(500克)市价(不含开皮、翻晒等工费),再加上开皮翻晒等工费一斤是0.8元,那么100斤即1280元,可以产出4.5斤皮,那个成本就是284元,2021年当年新会皮,成本已经需要284元了!
所以结果很容易看得出来,如果你2021年买的皮价格是低于284元(1年皮),而且还是标上5年10年陈皮的,那么你就要小心,因为在价格上你已经踩进了坑!
老皮价格计算方式
新会陈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存放过程中的耗损,即每年存放果皮都会有耗损,例如翻晒、陈化等等,大概在8%-10%左右,也就是2021年1斤新皮(500克),到了2022年同期就剩下9两多(450克)。
尚且抛弃这些耗损,我们直接以上面的算法换成公式后,那么新会陈皮从新皮到陈皮的头三年,每年约有20%的增值,成为正式的“陈皮”之后每年约有30%的增值:
陈化时间为3年或以内的陈皮的主要成本≈新皮价格X(1 20%)(陈化时间-1)次方
陈化时间为3年以上的陈皮的主要成本≈3年陈皮价格X(1 30%)(陈化时间-3)次方
以2021年新会柑的新皮为例,按2021年新皮222元/斤成本来算,不同年份的“成本价格”去到了如下价格:
三年皮斤价:284×(1+20%)2次方=409元
五年皮斤价:409×(1+30%)2次方=692元
十年皮斤价:540×(1+30%)7次方=4342元
四、国家地理标识机制是否真正起到了保护地域品牌产物
近日,一段有关外地柑皮进入江门的小视频
引起市民的关注与热议,
引起陈皮业界的担忧,
新会区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
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同时,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
要求陈皮行业依法依规诚信经营。
该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在社会上,特别是新会陈皮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这批果皮是否外地陈皮?运来新会作什么用途?最后以什么形式及“身份”流向市场?市民及陈皮行业经营者都表示十分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