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通讯员 王喆
漫画由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提供
疫情影响下,同学们是不是增加了每天洗手的频率?是不是经常使用免洗洗手液和湿纸巾呢?或许大家以为,越是勤洗手,越能保持卫生,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然而,最近一位来自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95后的硕士发表的论文指出,人们因频繁使用而接触到一些较为持久的抗菌成分,也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尤其是使用免洗洗手液和湿纸巾,风险更大。这是怎么回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商家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免洗洗手凝胶、添加中草药的肥皂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供我们选择,消费者们挑花了眼。
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部分洗手液中含有对人群产生健康风险的抗菌剂,例如三氯生。在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对其每日安全摄入量进行了评估。那么,疫情之后大家频繁使用洗手液,是否会因此提高健康风险呢?
来自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工作室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博元,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级硕士王美林合作,近日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发表论文,杭高院环境学院研究员傅建捷为通讯作者,论文以三氯生为研究对象,首次评估了洗手液中的抗菌剂通过手口暴露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为解开谜团提供了参考。
胡博元介绍,洗手液中的三氯生曾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广谱*菌剂,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有研究表明,三氯生具有扰乱生物体代谢的负面效应,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对于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三氯生影响,过量的三氯生可导致儿童内分泌失调,或者肥胖等疾病。”
胡博元所在的课题组,把人群分为成人(18岁以上)和儿童(18岁以下) 两组,进行疫情前后的模拟计算。在模拟中,假设疫情前每日使用洗手液约3-5次,疫情后每日使用洗手液约6-10次。
结果显示,使用免洗洗手液的中国儿童,有9.90%摄入三氯生超出安全阈值! 文章还表明,手口接触是三氯生最重要的暴露途径。并且,使用需洗洗手产品的人群,三氯生暴露量远低于使用免洗洗手产品的人群。
胡博元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胡博元给大家提出了生活中使用洗手液的建议。
在新冠肺炎期间,手部消毒值得重视,但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因为摄入消毒剂,有可能导致健康风险。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有舔手的习惯,他们经手口暴露可能会摄入更多消毒剂,导致摄入风险更高。
并且,儿童未发育成熟,在相同的剂量下,相比成年人面临的危害更大,因此建议加强对儿童的教育。
首先要减少儿童手口接触的行为,其次,尽可能使用需要水洗的洗手液,减少免洗液的使用。
除三氯生之外,洗手液中还可能含有其他的抗菌成分,如季铵盐、氯化物或其他非挥发性*菌成分,这些抗菌成分经手口途径接触后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复合健康效应尚不清楚,同样需要加以关注。
胡博元本科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双学位,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加入美国国家超导回旋加速器实验室(NSCL)BECOLA组,参与了Ni稀有同位素的同位素位移的测量工作。2021年,胡博元选择回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加入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江桂斌院士工作室,导师为傅建捷。
从物理跨专业到环境领域,胡博元坦言并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他对中国在碳中和方面发挥的作用信心十足:“我国的环境事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中和领域,我相信中国将大有作为,所以我希望未来能在科研攻关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也为新方向打开了不一样的思路,如文章中对手口暴露时皮肤接触面积的统计学估计,建模初期对结果和误差值的计算,以及蒙特卡洛模拟等等。
江桂斌院士课题组
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江桂斌院士领衔的学院团队致力于将杭高院环境学院建成我国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的人才聚集高地。接下来,学院正在筹备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这样的规划让胡博元很兴奋:“虽然刚研一,但是我对此很感兴趣,我希望未来可以在碳中和领域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和力量。”
胡博元选择来到杭高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奔着导师傅建捷,作为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他从科研和生活上都给了胡博元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在他眼里,正是这位“着急”的严师才让文章可以早日出炉,“傅老师时刻关注着我们的科研进度,从数据分析到研究的逻辑结构,在每个节点都在不停地推着我们攻克一个个难关,这种良性的‘压力’太重要了。”胡博元说,导师的叮嘱让他了解科研延续性的重要,结束一项任务后,反而要趁热打铁,继续启动“新任务”,这样才能作出更大更有意义的成果。
对于杭高院,胡博元说很喜欢它“高起点,小而精”的定位,“这里虽然人不多,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更紧密了。”能遇见很多大咖老师,不仅和自己的同学,和博士师兄、博士后老师们也可以随时交流。为了促进校内在不同领域中学习,却有着类似学术兴趣的同学的交流,他还因此发起了一个“机器学习(多领域交叉学科)”的读书会,将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学院的同学们聚集到一起“跨界”讨论学术问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