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降低血糖,许多人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降糖药的身影。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天真地认为,只要血糖升高,服药打针便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然而,这样的观念实则谬之千里!
无数的研究早已证实,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控糖效果同样显著,甚至更胜一筹。这些方法如同生活中的调和剂,既能有效平衡血糖,又能提升身体机能,使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更为神奇的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生活方式调整手段,它们还能与降糖药物形成完美的互补,共同为降低血糖而努力。这样一来,药物用量得以减少,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为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一缕希望的曙光。
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勿过于依赖药物,而忽略了生活方式的调整。让我们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糖尿病,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1、糖尿病人降血糖要管住嘴
调整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效果,无论你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比如那些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个体,还是已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是已经被糖尿病纠缠的患者。科学研究表明,将主食从精细粮食转向粗粮,能够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约28%,仿佛为身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更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四周以上的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不仅能让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0.4%,仿佛为失控的血糖找到了稳定的锚点,而且也能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降低约16%,为身体的健康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样的饮食调整,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健康革命,让我们的身体在美食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应该注意这些:
- 控制饮食总能量,以能维持正常体重为准;
- 调整主食:提高血糖生成指数低的粗粮、杂豆的比例,达到主食的 1/2~1/3;
- 吃足量的蔬菜,每天 500 克以上,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水果可以适量地吃;
- 吃适量的鱼、禽肉和瘦肉,不吃或少吃加工、腌制的肉及制品;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糖尿病人降血糖得多运动
经过深入探究,科学家们发现,只要持之以恒地规律运动8周以上,便能有效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达0.66%,这一成果如同为糖尿病患者注入了一股清泉,带来了健康的新希望。更令人振奋的是,那些坚持规律运动长达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他们面临并发症的风险显著下降,仿佛一条坚韧的防线,守护着他们的健康之路。
为了获得最佳的运动控糖效果,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确保运动既安全又有效。其次,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让身体在运动中逐渐适应,从而发挥最大的控糖效果。此外,保持运动的规律性也至关重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带来的变化,进而实现控糖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不仅扮演着降低血糖的角色,更是糖尿病患者走向健康生活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并肩,用运动的力量驱散糖尿病的阴霾,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1.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
在安排个人运动计划时,我们其实可以灵活变通,依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来调整策略。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每周坚持五天,每次投入三十分钟的锻炼时间,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运动量,又不会让身体感到过于疲惫。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运动时间碎片化,每次只进行短暂的十分钟运动,但累积起来每天也能达到三十分钟的运动量,这样既可以保持运动的连续性,又不会打乱日常生活的节奏。
至于运动强度,我们应追求一种适度的挑战感,让心跳和呼吸稍微加快,但又不会感到过于急促,这样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
在选择运动形式时,我们同样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无论是快步行走、练习太极拳、参与广场舞,还是骑行、打乒乓球、羽毛球,亦或是跳健身操、慢跑、游泳等,都是极好的选择。这些运动形式各具特色,既能满足不同人的兴趣爱好,又能全面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让我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收获健康的身体。
2. 增肌训练:每周 2 次
我强烈推荐每周进行至少两次的增肌训练,这不仅能让你的身体更加强健,还能提升整体的运动表现。在开始阶段,建议大家先从一些简单易行的自重练习入手,比如俯卧撑,能锻炼你的上肢与核心力量;深蹲,能够增强腿部肌肉;平板支撑,可以强化你的核心稳定性;卷腹与靠墙蹲,则能有效锻炼腹部与大腿肌肉。
当你的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后,便可以逐渐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负重练习,如负重深蹲与负重行走,它们能进一步提升你的肌肉力量与耐力。
然而,需要特别提醒各位的是,若空腹血糖超过16.7 mmol/L,此时应暂停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那些有反复低血糖现象、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情况的朋友,在运动时更应格外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此外,患有膝关节疼痛的糖尿病患者还需特别注意,应避免深蹲、深蹲跳、负重行走等可能加重膝关节负担的运动,以免加重疼痛或引发其他不必要的损伤。
通过科学合理的增肌训练,我们不仅能够塑造健美的身材,还能提升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但请务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与强度,确保运动既安全又有效。
3、糖尿病人降血糖得控体重
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超重、肥胖者适当降低体重,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在 1 年内降低 8.6% 的体重的 2 型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了 0.7%。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减肥呢?我们可以这样做:
1. 计算 BMI
BMI 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比如,对于身高 1.7 m,体重 70 kg 的人,BMI 是 70 ÷1.7²= 24.22 kg/ m²。
- 如果 BMI 大于 24 kg/ m²,就要考虑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比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来减肥;
- 如果 BMI 大于 32 kg/ m² , 还可以考虑接受胃肠减重手术;
2. 测量腰围
如果男性 > 90 cm,女性 >85 cm,也要考虑减肥。
4、糖尿病人降血糖得少喝酒
过量饮酒,对于女性而言,一旦超过50克酒精的摄入量,对于男性则是60克酒精的界限,都无疑将显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而对于那些已经身患糖尿病的人群来说,饮酒更是如同触碰了危险的火花,可能诱发低血糖的危机,对长期的血糖控制管理构成不小的威胁。因此,我们强烈建议糖尿病患者远离酒精的诱惑,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低血糖发作史的患者,更应当时刻保持警惕。
空腹饮酒更是不可取的行为,它如同在健康的堤坝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让身体的平衡与稳定岌岌可危。然而,若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您实在难以抵挡酒精的诱惑,那么请务必牢记以下几点:务必减少当日的食量,为酒精的摄入腾出空间;严格控制饮酒量,每周的饮酒频率不得超过两次;对于女性而言,酒精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这大约相当于450毫升的啤酒、150毫升的葡萄酒或50毫升的白酒(酒精度数在40度以下);而对于男性,这一上限则是25克酒精,约等于750毫升的啤酒、250毫升的葡萄酒或70毫升的白酒(同样,酒精度数需在40度以下)。
请务必牢记这些建议,珍爱生命,远离过量饮酒的危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5、糖尿病人降血糖得不吸烟
有研究发现,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戒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下降了 44%;戒烟还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约 30%。
戒烟之路,犹如攀登险峻山峰,绝非易事。然而,下面这三点建议,或许能为决心踏上戒烟征程的朋友们点亮前行的灯塔:
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戒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决心如同磨刀石,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砺,才能将戒烟的信念磨砺得愈发锋利。
其次,要戒除身体的烟瘾。这时,我们可以寻求医院的戒烟门诊的专业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利用戒烟药物或辅助产品,如戒烟贴、戒烟口香糖等,逐步减轻身体对烟草的依赖。
最后,要战胜心理的烟瘾。与身体的烟瘾相比,多年的心理依赖和习惯更难以割舍。每当烟瘾袭来,我们可以尝试去洗把脸,让清凉的水冲刷掉心中的烦躁;或者用手指夹一只笔、嚼无糖口香糖等替代方法,让口腔的忙碌感代替对烟草的渴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度过戒烟初期最艰难的时刻。
然而,我们必须铭记,这些方法虽然有助于戒烟,但绝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在戒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逐步摆脱烟草的束缚,迈向健康的人生。
已经在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人,还是要坚持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