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力量最有效最快,练力量最好的三种方法

首页 > 健身 > 作者:YD1662025-04-14 11:57:58

怎么练力量最有效最快,练力量最好的三种方法(5)

看到一名网友说:“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就会明显感到我的文化体力正在被不断削弱。”

其实,剥夺文化体力的不止工作,还有以下4个原因:

1、人际距离太远。

想约朋友看电影,A要带孩子,B要加班,C有事要忙,D在跟男朋友吵架……

大家各有各的事,根本约不到人,拉远的人际距离,导致文化体力被孤独感削弱。

光是“没人陪”就够让人沮丧的了,想想还得一个人做这做那,心情更“丧”,还是算了吧。

2、心理空间变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

左边是生活压力,右边是工作压力,一左一右两面墙,压着我们往中间挤。

事业和学业越来越卷,我们的心理空间也越来越扁平狭窄。

好不容易闲下来,只想喘口气,做些不用动脑子的事情,摆烂放松一下。

哪里还有什么余力,去思考一些阳春白雪的浪漫理想呢?

3、空心病的影响。

很多文化体力虚人,可能都有“空心病”。

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经常感到空虚乏力、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认为,“空心病”已经是一个时代共同的情绪病。

很多人连活着的意义都不太能找到,能不能找到文化的意义,并从中体验到热爱的乐趣?

答案悬而未决。

4、核心自体的匮乏。

科胡特认为,追求热爱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性自体结构,会慢慢成为核心自体(nuclear self)的一部分。

核心自体,是指能够把自身的感受广泛连贯地联系在一起,比如不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负面情绪、幻听幻视;

并且能够以连续性的方式体验自身和他人,比如今天明天后天都喜欢读书,不会今天喜欢、后天不喜欢。

在科胡特的观点里,自体是个体一切成长、发展的基础

核心自体稳定、强大了,我们才不会“突然变一个人”:今天体会到一个自己,明天感觉又是另一个自己。

核心自体虚弱匮乏,人就会陷入一种内在的“贫穷”状态:

状态很不稳定,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或者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负面情绪,真到做的时候,又觉得没兴致了。

尽管成为“文化体力虚人”,能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满足,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怀念过去那个充满文化体力、热爱生活的自己

怎么练力量最有效最快,练力量最好的三种方法(6)

怎么练力量最有效最快,练力量最好的三种方法(7)

读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文化体力减弱,似乎是一件不可逆、不可抗的事。

学生时代挑灯夜读的干劲,到30来岁只剩下开关灯的力气,也很正常。

除去年龄增长因素,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也在寻找: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点亮死气沉沉的生活?

《十三邀》第七季,许知远采访蔡皋这一集,让我看到:

一个人是如何实现“文化体力再增长”的。

蔡皋是一名绘本作家,今年77岁,获得了“插画界的奥斯卡奖”,作品盛销国内外。

她有一本手账,里面画满了记忆中的趣事:

童年时怎样帮妈妈搓麻线、纳鞋底;

小时候外婆怎么做甜酒、粽子、坛子菜;

还有一棵被砍得只剩树桩的大树,她用20年时间观察它,怎么重新长出树干、枝叶,再一次亭亭如盖。

蔡皋的童年非常坎坷,频频遭人白眼,上学都得抄小路绕开人群。

她的内心也曾有过虚弱的时候,但读书时期,她接触了文学和绘画,晦暗人生就有光了。

文化的光,在她心里一亮就是几十年,后来每每遇到难受的时刻,这束光都会把她“捞”起来。

或许是得益于此,她也想把这束光打到更多人心里。

“我觉得最好的东西要给童年,你不给童年,会耽误多少人的一辈子呢……如果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有尊严,这种人是有力量的。”

于是,蔡皋开始画绘本,此后毕生都在追求一件事:

像小孩一样画画、写字、思考。

蔡皋认为,小孩的视角最明亮纯粹,也最原始有力,TA们会本能地对一件事产生兴趣。

而这种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心怀热爱的心态,就是点亮生活的那把钥匙

心理学家科胡特也有过这种体会:

他曾接触过一个愤怒的女病人,无论怎么分析,都搞不懂她到底在愤怒什么、想表达什么。

于是,他抛开自己十多年的心理学知识,咨询时,把自己变成一张充满好奇心的白纸。

这时,他惊讶地发现:我能听明白她在讲什么了。

放下纠结固执的念头,像孩童一样重新看待这个世界。

耳边所听,都是心底的自白;

眼里所看,都是本真的画面。

到那时,我们才能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与自己热爱之物,碰撞出充满力量的火花。

怎么练力量最有效最快,练力量最好的三种方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