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对比。回顾事情本身,对比期望和现实的差距。
- 评估归因。找到产生差距的真正原因,需要本质思维、归因分析,不是表面的想象。
- 发掘规律。有哪些原则或者经验可以从中学到?有哪些其他的案例或者书籍对这样的决策有帮助?
- 总结反思。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如果再面临这类问题,如何决策?
复盘中最核心步骤为2和3,本质思考和发掘规律。
复盘核心的目的是纠正行为的“习惯性动作”,行为是心理活动的投射,所以复盘的关键在于复盘做事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弯路。
结果的改变来自行为的改变,行为的改变来自于“动手做事”时思想的改变,思想的改变来自于“觉知”。
思考很痛苦,所以更要思考,痛苦了才改变。需要保持很强的觉察能力,以观察者视角看自己。在一次次的复盘与反思之中,改进自己可以改进的,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可以写作、可以冥想,每天留一定时间,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唤醒自己的“觉知”。没有觉知,人的行为永远是习惯性思维的奴隶,而“觉知”是最困难,又是最可能发生在一瞬间的,必须要给自己的工作生活留白。
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我们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理论强调:1万小时法则并不是定律,不断的重复是“天真的练习”,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的练习,才可以实现改进。
正确指的是发现或者创建专业领域背后的模型。
罗振宇在2019年跨年演讲上提到一个公式: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这里的核心算法也是我们所说的模型。
如何刻意练习?
- 明确目标。是定量化的、可拆解的目标。
- 构建模型。采用可以达到最后目标并且具有及时反馈的训练方法。
- 刻意练习。挑战自己,进入“非舒适区”。(如果你觉得你的训练很轻松,那么不算“刻意练习”,你没有走出“舒适区”,没有去做一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也就没有提高。)
- 及时反馈。一定周期的审视刻意练习的结果。
比如,我今年刻意练习的PPT能力。
Step1:我要在这个季度内提升我的PPT能力。
Step2:找到所有可以学习PPT的资源和工具,如ISlide、稿定设计、学习配色、积累组件。
Step3:3个月内刻意练习,连续做10多个PPT。
Step4:公司内做分享,获得好评。
这里如何做出好看的PPT?不是靠自己硬想,而是去找业界流行的工具或者案例,抽象提炼可复制的PPT必备技巧,找到这个模型后再去刻意练习。
定期复习
要想减少遗忘,就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重复温习。这些特定的时间,按照遗忘规律来讲,就是要在学习和记住之后的,20分钟后、1小时后、8小时后、1天后、2天后、6天后、31天后这些时间节点内重复温习,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一个转化,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 第一次读到不错的文章或者书籍,阅读完后收藏起来,这个时候脑海里有了印象;
- 开始带入已读到的信息到工作、生活,把真实经历尝试用读到的内容解释,也就是用自己的经历作为案例来解释读到的信息;
- 1天的时候,再次回顾收藏的文章,通常在睡觉前;
- 1周结束时,尝试写出来。如果这个时候还没写作灵感,继续积累经历,等到经历可以融入到读到的信息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