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的中文翻译者,译天演论自序原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6:51:08

天演论的中文翻译者,译天演论自序原文翻译(1)

严复塑像

严复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东局子北洋水师学堂遗址,现为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说“: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天演论的中文翻译者,译天演论自序原文翻译(2)

严复

1880年(清光绪六年)至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的20年间,严复是在天津度过的,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1867年(清同治六年),严复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5年毕业后在军舰上实习;1877年(清光绪三年),被派往英国保穆士德大学学习,不久转入格林民茨海军大学;1879年(清光绪五年),回国到福州船政学堂任教。

1880年(清光绪六年),严复被调往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这是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办的新式海军学堂,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南开学校创办人张伯苓等。严复的到来,又给这所“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军舰之本”的学堂,带来了西方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由于严复对工作一丝不苟,他由总教习、会办,最后升至为总办。

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期间,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他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在天津《直报》先后发表5篇文章,即《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尖锐地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他的这些文章切中时弊,社会反响很大。《直报》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一时左右着全国的舆论。

戊戌变法期间,严复等人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活动,成为北方最重要报刊。从《国闻报》创刊到戊戌变法失败,他先后发表26篇文章。不久,《国闻报》被清政府“停办”,但在宣传上有力地配合了维新变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天演论的中文翻译者,译天演论自序原文翻译(3)

《国闻报》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严复在天津翻译了轰动一时的《天演论》,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天演论》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著,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严复相信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也完全可以用来解释一切大自然现象。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谁最强横有力,谁就能生存,否则就是灭亡。他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就是要向国人发出“祖国危亡”的警钟。

天演论的中文翻译者,译天演论自序原文翻译(4)

《天演论》

《天演论》翻译出版后,轰动了整个中国思想界。梁启超是最早阅读《天演论》的人物之一,康有为认为“《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天演论》对社会的影响就更深远了。当时,关心中国存亡的许多爱国青年,争相阅读这一本书;小学教师往往拿这本书做课本,通俗地讲授其内容;中学教师多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作文题目,启发学生去作文章。正在南京上学的鲁迅,也“一有闲空”就“看《天演论》”。这本书使严复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天津。严复倾注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中。于是,严复被迫离开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教育岗位,从天津迁往上海。

后来,他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回到天津,出任开平矿务局华人总办,时隔不长又返回上海。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去世,享年67岁。

天演论的中文翻译者,译天演论自序原文翻译(5)

北洋水师纪念馆

目前,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的院内,建有“严复园”和“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严复园”位于教学区中心,园内矗立一座严复塑像,后面是复建的北洋水师学堂大门,再后是反映严复一生业绩的大型铜版浮雕像。“严复园”旁边的“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以大量图片、绘画、实物、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再现了北洋水师学堂的历史,引发人们进行历史的反思。(贾长华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