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统一了天上和地下的力,但去留下一个万有引力常数G的大坑,这个坑后来在100多年后被卡文迪许用扭称准确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数后解决!
与卡文迪许同时代的赫歇尔在1781年三月发现了天王星后,曾试图观测银河中的每一颗恒星继而建立银河系的模型,当然大家都知道赫歇尔没有成功,但他却发现了一个副产品,1783年赫歇尔分析了天狼、南河三、轩辕十四、北河二、北河三、大角和河鼓二这7颗恒星的自行速度和方向,认为这是太阳的空间运动的表现!
赫歇尔指出太阳正朝着武仙座方向运动,1837年阿格兰德尔根据390个恒星的自行资料,证实了赫歇耳的结论是正确的,太阳的运动被发现了!根据观测太阳向邻近恒星的运动速度大约是19.7千米/秒,但这并不是太阳相对于银心的运动速度,就像火星公转的运动运动速度是24.1千米/秒,地球运动速度是30千米/秒,两者差距6千米/秒,这个6千米/秒就和太阳的与邻近恒星之间的速度差而已!
银河系的自转运动在十九世纪还发现不了,要等到二十世纪初!1914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用威尔逊山天文台1.5米口径的反射镜观测大量球状星团的运动后认为,银心在人马座方向附近!4年后的1918年他认为太阳系距离银河系约3万光年。
1926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德布拉德提出银河系自转中心在人马座附近,认为银河系有很多子系统构成,1928年奥尔特和瑞典天文学家林德布拉德建立了银河系差动自转的动力学理论(不同位置自转速度不一样):由恒星的视向速度和自行来计算银河系的差动自转,通过综合射电以及光学观测,可以计算出银河系的自转速度分布,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自转速度为220千米/秒。
广义相对论下的宇宙动态运动在广义相对论之前,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个牛顿经典力学时代的的绝对参考系以太的问题,当年牛顿是为了解决引力传递而借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以太概念,但在1887年却成了绝对参考系的掘墓人,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中以太漂移零结果,尽管洛仑兹为它粉饰太平及时丢出了运动方向上尺缩的洛伦兹变换,但仍无法挽回绝对参考系以太的颓势,一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而直接将其丢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表以后,1917年爱因斯坦就其应用到了整个宇宙上,开启了相对论宇宙学,但爱因斯坦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宇宙都是动态的,为迎合当时静态宇宙的主流观点,爱因斯坦给他的引力场方程加了一个宇宙常数来保证宇宙处在静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