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8:15:13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1)

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在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意识中根深蒂固,也在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常态呈现。突破"三中心"桎梏,应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的当务之急。"教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件,选用教材是展开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2)

突破传统教学中的"教材中心",是探索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仅就对"教材中心"的解读、突破及教学内容的拓展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中心",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点或弊端:

一是迷信教材,照本宣科。在教学中忠实依照教材展开教学,以本为本,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也不敢更正,以致将错就错,以讹传讹。

二是过度肢解,条分缕析。教师在讲课时将作品分解的支离破碎,咬烂嚼碎喂给学生,好比一个母亲将食物自己嚼过后喂给孩子,其实孩子得不到多少营养。看似很爱孩子,实则还可能有害于孩子。美味佳肴之美在于自我咀嚼的过程,华章美文之美在于独立思考品味。过度肢解后教给学生,只是教师将自己的思考理解展示给学生而已,作为主体的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

三是囿于课本,依赖教参。将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中,机械地参照教参,对课文做程式化处理。于是,教师便成了个"搬运工"。只是将一个个预设好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如此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也不可能有生成,因为,学生几乎没有说话和思考的机会;只是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教学既没有个性,又缺乏生机。

现在所说的突破"教材中心",当然,不是说不要教材,而是在科学合理处理教材的前提下,不唯从教材,不囿于教材,适当拓展延伸教材。略述如下:

一、准确把握教材(课文)中心

对教材(课文)的准确把握不等同于过度肢解,"把握"的前提是从学生角度而言。通过老师对课文的阐发引导,让学生感受深刻,给学生启迪教益。纵不能使其刻骨铭心,也应使其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欲如此,就须对课文"切中肯綮","揪准'义理'"。这须教师有提纲挈领一语中的之本领;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3)

不仅如此,还要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此技能,亦即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最原始最奏效的莫过于学生自主阅读、涵泳品味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耳熟能详,但践行者能有几人?反复品读《荷塘月色》(),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