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8:15:13

不难体味出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心曲;精读《故都的秋》,不难感受出作者"清、静、悲凉"的意境;疏通《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板块,"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中心便呼之欲出等等。如果上述课文核心由学生自主阅读获得,而非被动"灌输"所得;由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而非老师耳提面命划出来;则这种所得因源于亲自品读而理解深刻,难以磨灭;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不提高也难。从这个意义上言,对教材内容做深入阐发,既是对"教材中心"的突破,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中心"的突破。

二、适当调整教材(课文)内容。

可以说,在称得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中,没有一篇课文是无须加工调整直接拿来讲的。对课文适当调整,不仅是应该的,有时是必须的。翻译文言文有"对、换、留、删、补、调、"六字诀,据此,我们也可概括出调整教材内容的四字法:即"补、还、续、比"。

补,指补充说明相关的内容。如时代背景,作者处境,前因后果等等,这些都有助于解读课文。学习《促织》,只有对蒲松龄的人生际遇有个清晰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促织》"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辛辣,正所谓知人论世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5)

同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等,都须对时代背景及作者处境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梳理。

还,指课文还原至原作中。有些课文只是原作的一部分(节选),管中窥豹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只是"略见一斑",要观其整体,还须还原"全豹",如学习《阿Q正传》(节选),课本只选择了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有关章节,而对阿Q"不懂革命",即不懂何为革命,为何革命,革何人命和如何革命的相关内容就只有通读全文方可知晓,而这一点恰恰是小说主旨----"批评辛亥革命不彻底性"之所在。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6)

当然,全部还原讲解,虽然在教学中是不可行的,但老师有责任和必要带领学生了解全貌。

续,指课文内容的续写或扩充。也就是某些内容的延伸扩展。这里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客观"后事"的交代,以历史的真实感化人;一是对文学作品结局的延伸,以文学的虚构吸引人。前者如《陈情表》,晋武帝收到信后如何反应,是对这封信力量、效果的最好检验,也是大多数学生急于知道的结论。教师对此当然不能回避。史载晋武帝看信后,叹为观止,"之有名,不虚然哉!"终转怒为怜,予以怀柔,恩准了李密之请,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这既生动地表现了文章撼动人心之威力,也因真实的史实而让人刻骨铭心。后者如《项链》中的结尾,原文中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

后戛然而止,如此意外,对主人公而言,无异晴天霹雳,她会有怎样反应,后续故事会如何发展,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这无疑是训练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绝佳素材和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身阅历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塑造学生的人品,可谓一举多得。

比,指相类似文章的比较阅读。也可分两种情况,一是课内文章的比较,一是课外文章的比较。无论是何种比较,均可帮助学生串联知识,构成体系,形成网络。课内温故而知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课外内外勾连,筛选吸收,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个性。

有形式内容上的比。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两文体裁相同:都是悼词;内容相似:都是一个伟人深切悼念另一个伟人;感情脉络相似:都沿用悼词的一般格式:用悼念——评价——讴歌来表达悲壮——激越——景仰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相同:悲而不痛,哀而不伤。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真切感到人物思想的伟大,情感的伟大。品读如斯文章,不啻让学生经受一次精神洗礼。又如教《陈情表》,很自然会想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古人云: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两文相较,同中有异,撼人心魄,使学生获益的何止是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

有风格技巧上的比。如豪放派与婉约派的比。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境界雄阔,豪迈激越,雄视古今,空前绝后。其中虽有伤感,正乃词人进取奋发之真情流露,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可谓词音锵锵,响彻古今!柳永的《雨霖铃》,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起伏跌宕,景情双绘,将离愁别绪表现的如风卷浪拥,无可遏止。可谓心结千千,柔肠百转!将二者比较阅读,豪放之铁板铜琶,婉约之红牙玉板,昭然若揭,不言自明。小说结尾的技法,欧·亨利式的结尾使主人公命运陡转,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莫泊桑《项链》中的结尾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慢起猛落,高高托起,重重摔下,留下悬念,浮想联翩,别具一格。

还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比。豪放如苏东坡,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柔肠寸断的婉约之作;婉约如李清照,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不让须眉的豪迈;恬淡自然,无欲无求,一派田园风光之陶渊明,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诗句等等。比较品味这样的作品,能引导学生窥视到人性之复杂,世事之多变。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雨霖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