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落花生第二课时名师教学实录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9:08:1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作──落花生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通过你们自己查阅的资料来解释一下这个名字?生简要回答。)(名字的由来)

生长特点: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看图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

(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因为花垂落到地上,子房柄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然后结成果实,所以就叫“落花生”。)

《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许地山,关于作者许地山,课文后面有一个介绍。请大家读一读67页的“资料袋”里的简介作者。

(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生”。 )

看完了作者简介,关于作者,你们可能会对作者的什么感兴趣?(作者的笔名“落华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华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原来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勉励他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那么,他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谈了些什么,为什么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同学们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想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交流: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拟成小标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相关段落。

(1)种花生、收花生(1)

(2)尝花生(最后一段中的部分文字: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3)议花生(3-15)(边尝边议)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

实那天晚上,关于花生,我们是边尝边议的,可是通过刚才大家的寻找,我们发现,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这么多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因为“议花生”这件事令作者获得启示,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重要的部分写的详细具体,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一些,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写作特点,叫做“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三、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学习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

(这一段话是写种花生,收花生,谁来读读我们是怎样种和收的?) 种花生的过程:“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描写的顺序能不能调换?(时间顺序) ,中间的标点符号为什么是逗号而不是顿号?(有时间的间隔,并不是短暂的停顿)

2.花生收获了,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哪一个词语体现出高兴的心情?(居然) 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居然”(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居然的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但没过几个月真的收获了,真是出乎意料。用“居然”一词体现了大家惊喜的心情。)

3、指名读(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

4、花生收获了,我们很高兴,母亲高不高兴?

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意外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不仅仅是花生,还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过收获节,当然要请谁?父亲来了没有?课文是怎么写的?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这里有一句话不好理解,是说父亲来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讲解: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一般说来,父亲总是和母亲、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这个“收获节”要去请他。但这次父亲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了什么?

父亲:很难得(非常重视) 但父亲还是来了,的确很难得。

5.默读3—15段,思考:我们一家人是从什么方面来议论花生的?都是怎么说的?

6、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 姐姐:味道 哥哥:作用 “我”:价钱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请交流花生的用处吧。(简介落花生)

用处:(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食品、糖果辅料,花生的果壳还具有药用价值。)

7、分角色朗读课文:(4-9段)

8、父亲“赞花生”。

说了花生这么多的好处,让我们来听听父亲是怎么说的吧。

出示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写花生和其他三种果实特点的语句。(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花生和其它果实的图片并完成表格,在对比中明确花生的特点。 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比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1)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在父亲的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读到这儿,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 (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便宜,人人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此时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

(不图虚名、无私奉献)

欣赏桃子、石榴、苹果与落花生对比的图片。 同学们是不是也一见就生爱慕之心,那同学们有没有去赞赏一下默默无闻的落花生?

过渡:我们几个孩子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而这容易被人忽略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品格。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明白这一点的呢?(对比)父亲拿跟花生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父亲通过对比,让我们感受到落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图虚名、无私奉献„„

花生的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花生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2)在这里,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哪里看出来的?(在讲做人的道理。)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不好看”、“很有用”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而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当然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好。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3)聪明的许地山也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投影)

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什么是体面?(样子或外表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父亲是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有用的人)

(4)理解作者“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9、看来父亲表面上在讲落花生,实际上是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也就是因为这样,“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让我们也把父亲的话印在心上吧!

10、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更能明白到作者为什么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 (受到父亲的教诲,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总结写法,借物喻人。

1、“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简单地向我们介绍落花生这种植物,而是在借助花生这一种事物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借什么物,喻怎样的人?借落花生比喻朴实无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具有落花生的品格,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都有哪些人呢?

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解放军战士、老师、工人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毫无怨言,无怨无悔。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可敬的。

3、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小练笔,仿照例句,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想象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也有着可贵的品质,完成“妙笔生花”。

妙笔生花 (可以从“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把扫帚、一根火柴、一朵梅花、一棵竹子、一头老牛、一棵小草、一棵落花生„„”中选择)

我 愿

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是一支蜡烛,用我微弱的光,去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

我愿是一块橡皮,用我柔弱的身躯,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我愿是一头老牛,用我强健的身躯,去开垦一块又一块荒地;

我愿是一棵大树,用我宽广的胸怀,为脚下的小草遮风挡雨;

我愿是一支铅笔,用我有限的生命,去书写无穷的智慧。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父亲希望作者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而作者许地山也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长大后他不图虚名,默默奉献,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他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在抗日战争中,他因工作劳累而病逝,他就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他曾说过(投影):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作者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并与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你的奉献就是你人生的价值

在寒冷的冬天,她迎霜斗雪、顽强不屈;

在茂密的山林,他不屈向上、坚韧不拔;

在漆黑的夜晚,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寒冷的街道,他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在寂静的清晨,他默默无闻、舍己为人;

在矮矮的讲台,她孕育桃李、书写青春;

在袭人的风雨中,他尽职尽责、毫无怨言 在漆黑的地下,他不图虚名、无私奉献;

平凡的事物,伟大的精神。

我们感激你,我们赞美你,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你的奉献就是你人生的价值。

六、作业布置

1.小练笔。像《落花生》一样,写一写你从其他事物身上获得的启示。

2.推荐文章

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3.推荐书籍

许地山散文集:《落花生》

许燕吉:《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结词:我们爱慕高挂枝头的果实,我们更应该赞赏深埋地下的落花生; 没有修路人,哪有大道宽;没有栽花者,哪有花烂漫。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请记住:你的奉献,就是你人生的价值。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详略得当 借物喻人

(略)种 收 尝 议(详)

(朴实无华、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